今天早盘,腾讯再度红开,盘中一度涨0.93%。时隔四年多,腾讯股价重回600港元关口附近,目前年内涨幅超过40%——这头大象真跳起舞来了。
资金这边似乎也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纷纷加大投入。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南向,过去7天大手笔扫入港股科技股超110亿港元,小米、阿里领衔。
ETF方面,作为重要观察窗口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连续12天资金净流入,年内吸金超6亿,规模频频刷新纪录。这个ETF还是两融标的,背后是实打实的资金共识。
科技巨头们的年中成绩单陆续揭晓,财报季向来是试金石,这次更是看点十足。
1.腾讯:王者归来,AI立功
鹅厂这份中报确实能打,营收、利润双创新高,特别是广告和游戏两大引擎动力十足。毛利率冲上57%,赚钱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但最让市场兴奋的点在于:AI真不是噱头。腾讯没搞花架子,而是把AI深度“揉”进了广告、金融科技、游戏这些核心业务里,效果立竿见影。广告收入连续11个季度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关键的是投入决心,砸在AI训练集群和模型上的钱同比翻倍还不止:+119%,而且这种高投入不是拖累,是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增长动能和更高的业务质量。
2.网易:稳健有余,惊喜不足
其实这次季报网易增长还在:营收+9.4%,游戏+15%,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小目标。而且销售费用有点超支,稍微拖了点利润的后腿。整体算稳,但缺少腾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爆发点。
3.京东:增长迅猛,代价不小
京东这次营收飙升22%+确实猛,尤其是外卖为代表的新业务,直接干出200%的增幅,够生猛!但硬币另一面是新业务的“亏损”远超预期:144.5亿 vs 预期110亿,直接把集团整体拖入了亏损。
其他的话,零售赚钱,物流尚可,但新业务消化能力市场可能还得再掂量掂量。
——总的来说,港股科技板块这波热度,核心是腾讯超预期的业绩,尤其是AI的实效点燃了信心,叠加极低的估值,让资金找回了共同语言。布局工具上,个人觉得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要比恒生科技更值得细看。
因为和恒生科技指数比,它有几个独特优势:
1.“打包”更全面:50只成分股,核心科技股阿里、腾讯、美团、小米、京东、网易、百度、比亚迪、吉利、中芯国际这“十巨头”一个不漏,权重高达70%,并且兼顾潜力中小盘。
2.行业覆盖更广:特别纳入了创新药“明星股”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这是恒生科技没有的,更能代表中国大科技创新的全貌。
3.AI应用场景更丰富:不光有互联网平台,还覆盖了AI在智能汽车(吉利)、医药研发(百济、药明)、智能硬件领域的落地玩家。想象一下未来的AI应用爆发,这个指数的触角肯定会更广。
今年以来,港股科技32.81%的年内涨幅跑赢恒生科技8个百分点,并且最大回撤也低于恒科,所以资金也偏爱港股科技50ETF(159750)来积极布局指数。
现在港股科技板块情绪回暖,估值又在地板上,这波共识能走多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