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转口”是指商品经第三国中转后再出口至最终目的地,原产地认定是合规性的关键。受关税影响,近年来部分出海企业由此规避贸易壁垒的现象有所增多。8月7日,美国40%转口贸易关税正式生效。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4年我国潜在对美转口贸易规模或达1655亿美元,2025年前四个月同比或增长35%,或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印尼。对于宏观影响而言,潜在转口贸易或仅占我国同期总出口的4.6%,且转口关税在实际执行上存在较大难度,预计整体影响有限。对于企业出海板块主题而言,受中美关系阶段性稳态及执行难度影响,转口关税短期内执行节奏或相对缓和,但长期仍建议优先布局产能出海及当地生产消费闭环的出海模式。
▍所谓“转口”是指商品经第三国中转后再出口至最终目的地,原产地认定是合规性的关键。
8月7日,美国40%转口贸易关税正式生效。原产地认定是美国识别“转口贸易”行为的核心机制,其判断标准为是否发生“实质性转变”,主要由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负责。CBP的原产地规则分为非优惠性与优惠性两类,其中非优惠性规则下主要适用“实质性转变”原则。从认定流程来看,主要包括材料申报与初审、风险筛查与抽查核实、实质性转变判定,以及原产地归类与关税执行等环节。2025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转口商品”统一加征40%关税,该关税于8月7日正式生效。
▍受关税影响,近年来部分出海企业由此规避贸易壁垒的现象有所增多。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4年我国潜在对美转口贸易规模或达1655亿美元,2025年前四个月同比或增长35%,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印尼。中信证券基于ITC月度贸易数据,设定三项筛选条件以测算对美潜在转口规模及行业分布:1)该国家或地区自华进口额变化同时伴随着该国家或地区对美出口额同向变化,即中美相关系数较大;2)该国家或地区自华进口额变化数量和该国家或地区对美出口额变化数量相近,即中美β值约为1;3)该国家或地区对美出口额变化时,该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出口额并无明显同向变化,即美外相关系数较小。从规模来看,2023年和2024年我国对美潜在转口贸易规模或分别达1310亿美元和1655亿美元;2025年前4个月或达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分国别和品类来看,我国潜在对美转口贸易或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印尼,涉及的重点品类或包括电子信息类(电子产品、电线、相机)、塑料橡胶制品、机械及电机、家具木制品等。
▍对于宏观影响而言,潜在转口贸易或仅占我国总出口的4.6%,且转口关税在实际执行上存在较大难度,整体冲击相对可控。
一方面,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2024年我国对美潜在转口贸易仅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6%,在总体出口中占比有限。另一方面,转口贸易关税的实际冲击取决于执法力度。鉴于原产地监管与执法的复杂性,美国在原产地认定中高度依赖贸易伙伴国,而各国原产地认证标准存在差异,且普遍缺乏严格执行的能力与意愿。因此,即便部分产品不符合原产地标准,也难以实现全面封堵。综合来看,中信证券认为转口关税在总量上的影响有限。
▍对于企业出海板块主题而言,受中美关系阶段性稳态及执行难度影响,转口关税短期内执行节奏或相对缓和,但长期仍建议优先布局产能出海及当地生产消费闭环的出海模式。
对于投资而言,在特朗普关税预期反复冲击下,今年以来出海行情尚未充分演绎,而中报超预期的板块仍以出海为主线。短期来看,一方面,鉴于原产地监管与执法的复杂性,美国或难以实现对转口贸易的完全封堵。另一方面,近期特朗普延续对华“交易思维”,在稀土管制对美形成显著牵制的背景下,10月APEC峰会前中美关系大概率维持阶段性稳态,转口关税短期内执行节奏或相对缓和。但长期来看,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仍需关注转口关税对出海企业的扰动,建议优先布局产能出海以及能够在当地形成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出海模式。
▍风险因素:
中美博弈超预期加剧;美国经济形势超预期恶化;美国关税超预期上升;新兴市场国家原产地规则超预期收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8月17日发布的《海外政策专题(45)—转口关税下如何把握企业出海投资主线?》报告,分析师:杨帆S1010515100001;遥远S1010521090003;危思安S1010524080007;张念通S1010525070003;张雨亭S10105250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