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美国科技公司的专属故事。
随着全球科技资本结构发生深刻变迁,以亚洲科技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AI六巨头”——台积电、腾讯、阿里巴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小米集团,正在以实质性的业务进展和强劲的市场表现,改写全球AI投资版图。特别是在港股市场, AI题材股在沉寂中爆发,成为极少数获得全球资金持续加码的结构性资产。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这六家公司合计对彭博新兴市场股票指数的涨幅贡献高达37%,是今年该指数上涨的绝对主力。更具代表性的是,这六家公司在各自AI赛道的地位、商业化路径和战略投入,已逐步从“概念阶段”进入“盈利兑现期”。
台积电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是AI芯片背后的算力基石,几乎所有高性能AI芯片(HPC)——无论是NVIDIA的H100、AMD的MI300X,还是苹果、谷歌的定制AI芯片——都需要依赖台积电的3nm或更先进制程工艺。公司2025年二季度营收中,AI相关订单同比增长超过50%,推动股价年初以来上涨约11.27%,收报1,185.00新台币。其最新投入运营的日本熊本厂与美国亚利桑那厂预计将在2026年进一步释放产能,强化其全球代工主导地位高盛在其最新季度展望中指出:“台积电代表了AI硬件盈利链条的上限,是AI基础设施的核心稀缺资产。”
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小米集团
港股市场中,则有三家中国科技巨头在AI叙事中扮演关键角色: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小米集团。
腾讯自研大模型“混元”于2024年正式发布后迅速落地,特别是在微信、QQ、腾讯广告和企业微信生态中实现产品级整合。据公司披露,混元大模型API调用量在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千万级别,广告推荐与智能客服转化率显著提升。腾讯广告2025年Q2营收同比增长超过30%,成为新增长引擎之一。股价年初至今上涨41.59%,收报589.00港元。摩根士丹利维持对腾讯“增持”评级,认为其“平台型AI生态”具备高复用性和商业化广度,将带来中长期稳定现金流。
阿里巴巴则将AI战略聚焦于云计算与行业应用双线推进。其“通义千问”大模型不仅支持文生文、文生图、代码生成等多模态能力,更与阿里云深度整合,形成企业级AI服务闭环。2025年Q2,阿里云AI收入同比大增48%,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拐点。阿里也在淘宝电商平台嵌入多项AI工具,从客服、选品到推荐系统全面提升运营效率。股价年初至今上涨46.25%,收报118.90港元。花旗集团认为:“阿里具备从平台到基础设施的双重转换能力,当前估值仍未反映其AI商业化潜力。”
小米集团则凭借其AIoT布局和终端+芯片+系统的垂直整合路径,成为AI浪潮中港股最具想象力的玩家之一。自研大模型接入澎湃OS后,小米在语音助手、影像处理、智能家居协同等场景中形成产品闭环。同时,2024年发布的“SU7”智能汽车,也为其开拓新利润池。股价自年初上涨55%,报收52.70港元。瑞银指出:“小米具备从芯片、OS到应用端的一体化AI能力,是东亚市场具代表性的‘AI全栈公司’。”
三星电子 海力士
在韩国市场,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同样展现出卓越表现。三星股价年内上涨31.84%,收于70,400韩元,其在AI智能手机、AI摄像头芯片、AI服务器模块等核心部件上的升级,推动Galaxy系列销售超预期;SK海力士则以55.08%的涨幅领涨“六巨头”,收盘价达265,500韩元。其HBM3E高带宽内存广泛用于NVIDIA、Google Cloud等客户的AI训练芯片,供不应求局面推动其ASP与毛利率双升。贝莱德评论称:“SK海力士正主导全球AI存储标准,HBM技术领先优势未来两年内难以撼动。”
这些企业的强劲表现不仅体现在股价,更反映出AI对新兴市场科技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变。瑞银称,新兴市场科技板块2025年未来12个月EPS预期增长达15%,高于整体新兴市场平均的6%。AI驱动下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与服务,正在大幅拉升企业利润率和估值锚点。
在此背景下,多家机构开始系统性提升对新兴市场AI资产的配置权重。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管理的6110亿美元资产中,2025年已将新兴市场AI相关股票比重提升至近25%。其全球股票主管Alison Shimada直言:“AI将对新兴市场人口红利释放路径产生结构性改造效应,这一趋势可能延续10至20年。” GIB AssetManagement也强调,未来三年新兴市场三分之一的回报可能来自AI相关企业,韩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将在AI数据与应用场景方面获得“超比例收益”。
在港股层面,AI的兴起已成为市场风格切换的重要信号。尽管外围宏观因素依然复杂——包括美债利率高位震荡、人民币贬值压力、内地经济恢复节奏不及预期——但AI题材股展现出明显独立性。北水资金持续加仓腾讯、小米等核心资产,部分头部AI科技股估值已开始重新定价。
AI或成中长期配置主线
进入2025年下半年,AI仍将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叙事逻辑之一。新兴市场作为AI产业链多个核心环节正在同步崛起,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将诞生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平台型AI企业。随着技术栈从底层芯片向中间平台、再向上游应用持续扩展,新兴市场AI投资也将从“硬件主导”转向“软硬协同”,推动第二波价值重估。
长期来看,中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在AI政策、人才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产业链将从“跟随创新”向“参与定义”加速跃迁。AI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资本配置逻辑的范式转移。未来,“技术驱动+盈利兑现”将成为投资者考察AI公司的核心标准。
港股市场也将在这一趋势中重获估值与结构性增长的双重支撑。港交所已加快对AI科技公司上市审核流程,同时特区政府加码支持AI创新型企业,未来有望吸引更多AI企业赴港上市,形成新的科技资本高地。腾讯、阿里、小米等头部公司则有望进一步释放AI生态红利,带动港股整体科技板块上行。
免責聲明:
Doo Financial(「DF」)編製本資料內容僅供閣下參考,並不構成或成為任何要約、邀請或招攬任何要約以認購或購買任何產品的一部分,並非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如需投資建議,請諮詢你的專業法律、稅務或財務顧問。
本資料中的資訊基於被認為準確、完整和可靠的來源。然而,DF不保證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並且不對接收者因使用該資訊而產生的任何結果負責。DF沒有義務保持資訊的最新狀態。
未經DF書面同意,不得複製或提供給他人。投資涉及風險。過去的表現資訊並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您不應僅依賴此資料作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