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不仅是低空载人,低空场景迎多元化拓展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徐强 牟俊宇

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投资价值凸显

报告导读: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逐步细化,行业日渐走向成熟。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将率先受益,投资价值凸显。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近年来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逐步细化,行业日渐走向成熟。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投资价值凸显:1)整机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低空应用场景扩大;2)整机上游材料与零部件企业配套需求增加;3)低空相关空天地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有望迎来爆发;4)低空运维场景逐步落地。

低空经济本质是空域资源的高效开发与立体化产业协同,当前行业配套政策正日趋完善。低空经济是以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空域(可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3000米)为运行环境,以民用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为核心载体,通过载人、载货及多元化作业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为驱动引擎,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迄今为止,中国低空经济政策分别历经概念提出、规范发展、提速推进三个阶段。202435日,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

消费级市场初露锋芒,工业级低空场景方兴未艾。消费级市场方面,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88.99亿元,同比增长20%。依托无人机产业与消费市场的逐步成型,低空娱乐旅拍作为低空经济与文旅消费的融合创新,已在全国多地景区快速落地;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eVTOL载人航空器正式开启载人应用。工业级市场方面,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及其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达1134亿元,相较于消费级低空市场展现出更高发展潜力。无人机巡检可大幅提高巡检效率与精度;采用“末端+支线”无人机航空物流模式,可为物流企业降低经营成本30%以上;无人机将应急行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推动灾害防控能力的提升。

无人机产业化进度较快,政策标准仍有完善空间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根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2024年无人机注册量激增至217.7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98.5%;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666.7万小时,同比增长15.4%。目前低空政策协同与标准化建设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流程审批、数据安全规范、空域开放等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注: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不仅是低空载人,低空场景迎多元化拓展》;

报告作者:徐强(分析师),登记编号:S0880517040002、牟俊宇(分析师),登记编号:S0880521080003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