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邹曦卸任 4 只基金:17 年投研路留下 “翻倍基”

2025 年 9 月 6 日,融通基金一则人事变动公告引发行业关注

2025 年 9 月 6 日,融通基金一则人事变动公告引发行业关注 —— 拥有超 17 年投资经理年限的公募老将邹曦,正式卸任旗下融通行业景气、融通领先成长、融通产业趋势、融通中国风 1 号 4 只基金的管理职务,相关产品交由李进、何龙、万民远、程越楷等中生代基金经理接棒。这场 “新老交替” 背后,不仅是一位资深投研人士职业生涯的阶段性节点,更折射出公募行业 “平台化作战” 与人才梯队建设的当下趋势。

图片1(1).png

作为公募行业的 “常青树”,邹曦的投研履历颇具代表性。他曾任融通基金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管理基金的跨度覆盖 17 年,期间经历多轮市场牛熊考验。其管理生涯中最亮眼的成绩,当属对融通行业景气 A 的长期运作 ——2012 年 7 月 3 日重新接管该基金后,截至 2025 年 9 月 6 日卸任,任职回报达 161.31%,年化回报 7.56%,在同类 157 只基金中排名第 87 位,成为名副其实的 “翻倍基”。即便将时间线拉长至更早的管理阶段,2007 年 6 月至 2012 年 1 月期间,该基金在邹曦管理下虽录得 - 31.10% 的任职回报,但同期上证指数跌幅达 43.88%,其业绩表现已显著跑赢大盘,展现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从此次卸任的产品来看,均为融通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中的 “中坚力量”。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融通中国风 1 号合并资产净值 14.06 亿元,在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第三;融通领先成长、融通行业景气以 12.51 亿元、11.35 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分列第四、第五位。事实上,这并非邹曦首次调整管理产品,2019 年他曾卸任融通新能源汽车,2024 年又陆续交出融通产业趋势精选、融通通乾研究精选等基金的管理权,此次卸任后,其在管产品正式完成 “交接棒”。

图片2.png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 “后邹曦时代” 产品运作问题,融通基金明确表示,接棒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均为公司内部表现突出的骨干力量。例如,万民远拥有 7.22 年投资经理年限,当前管理 6 只基金;关山投资经验更久,达 9.27 年,在管 5 只产品;刘安坤则以 6.32 年年限管理 7 只基金,团队整体投研经验丰富。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接并非 “完全换帅”,融通中国风 1 号、融通产业趋势、融通领先成长原本采用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李进、何龙等原基金经理将继续留任,确保投资策略的连贯性。

从行业配置来看,邹曦过往投资聚焦制造业、信息传输及软件行业、房地产行业,春风动力、三棵树、宇通客车等个股长期出现在其重仓名单中,风格偏向价值与成长兼顾。如今中生代团队接棒后,如何在延续成熟策略的基础上适配市场变化,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从行业趋势来看,当前公募行业已逐渐从 “明星基金经理依赖” 转向 “平台化集体作战”,基金组合更注重多行业、多元化配置,这也为接棒团队提供了体系化支撑。据国泰海通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融通基金近三年权益投资超额收益在 156 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 48 位,进入前 30% 分位,平台投研实力为产品业绩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此次邹曦卸任,既是一位公募老将的 “功成身退”,也是行业人才梯队建设的缩影。对于持有相关基金的投资者而言,无需过度焦虑,可重点关注接棒基金经理的后续持仓调整与业绩表现;而从行业视角来看,随着更多中生代投研力量走向台前,公募行业的 “新老交替” 将更加顺畅,为市场注入持续的活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