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停!资金疯狂追捧!

高低切换

周五A股的强势大涨,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

截至当天收市,三大指数强势收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万亿,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上涨,创业板甚至少见大涨达6.55%。

就在前一天,市场还出现集体大跌引发投资者对于牛市行情是否结束的猜疑,没想到周五一根大阳线,重新把打算离场的资金再拉了回来。

最近,可以非常明显看到,A股市场频频出现高位板块剧烈波动的走势,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在资金疯狂抱团热门题材实现强势大涨之后,多空双方开始出现分歧,这符合牛市行情多呈现“大涨大跌”的特性。


01、集体强势大涨


具体板块来看,9月5日,A股新能源产业链大爆发,锂电、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BC电池等各类电池,连同光伏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同样显著飙涨,甚至连整个电池板块都整体上涨9.29%,在所有板块中一骑绝尘。

其中,属于电池相关概念的大量细分环节核心龙头如先导智能、金银河、天华智能、利元亨、厦钨新能、华盛锂电、杭可科技等近十股实现20CM强势涨停,另有大量10CM以上的飙涨,总计涨停股数多达数十只,成为当天市场涨幅最为强势的焦点板块。

同时,从资金面来看,当天主力资金也在大量净流入各类电池板块,规模都在数十亿至200亿不等。可见资金在疯狂追捧。

在港股市场的锂电股和光伏产业链同样大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分别大涨13.33%、12.55%,比它们的A股涨幅还要大得多。

消息面来看,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同时,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在9月5日发布《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二次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尽管这一政策主要聚焦于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的规范与管理,但从行业整体生态来看,光伏电站作为光伏产业链下游的重要应用场景,其政策环境的优化,对于上游的光伏电池等环节有着积极的传导效应,从而推动电池概念板块上涨。

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天盘前,一则关于“传周末发布九大行业反内卷细则”的小作文就在市场突然到处传开,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钢铁水泥建材、消费电子、快递与买卖、生猪等行业。并指出,政策核心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同行业“反内卷”侧重不同,部分领域(如新能源)更强调技术创新,而传统行业(如钢铁)则需平衡产能与需求。

叠加近日监管部门刚好发布相关政策类文件的刺激,此小作文在多方传播之后,被越来越多股民相信。

其中锂电和光伏成为被关注讨论最多的首要重点。

在消息传出后,A股和期货市场开盘后相关板块就立即遭到了大量资金的疯狂流入。

其中,在期货市场的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资金流入19亿涨停封板,价格再度强势飙涨8.99%至封板涨停,收报56735元/吨,一举超越7月底的前高。

同时,焦煤在白天午盘期间也一度大涨近8%,接近涨停。另外,还有工业硅、碳酸锂、硅铁、玻璃等多个期货合约一度跟随显著上涨。

有分析认为,关于市场传出的九大行业反内卷政策“小作文”虽未经官方证实,但契合多个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政策持续发力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大方向,从已有的政策动向和行业发展困境来看,其实一直都早有政策在落地推行,并且这些政策对行业影响重大,进而非常容易引发股民们的强烈关注。

不过,这也不能排除有资金在幕后故意散布这些真假难辨的小作文来对行情推波助澜,进而实现收割韭菜订单违规行为。


02、资金再次押注


近期,国内股市已经显著大涨的高位股,出现股价剧烈波动的迹象越发明显。

一般来说,这似乎是资金开始抱团瓦解的信号。

最明显的是CPO三巨头的“易中天”。

新易盛近三年来,股价从不到12元连续数倍式飙涨,到今年一度突破400元历史记录,3年累计涨幅高达恐怖的30多倍(前复权),市值一度高达4千亿元。不过自从9月开始,股价就开始剧烈向下震荡波动,周四当天还一度大跌15.68%,尽管周五再度大涨11.9%,但回调信号明显。

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股价走势也与新易盛如出一辙。

还有近期大热的液冷、PCB等板块,也出现了大致类似的走势。

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

主要是近期A股强势上涨一段时间后,近期市面开始传出一些关于监管对行情节奏把控举措的小作文(如再允许资金净卖出),尽管这些小道消息无法确定真伪,但对市场的清晰影响是实在的。

这种情况下,部分已经大赚特赚的资金就有移仓意图,进而产生方向分歧。

而在主要移仓对象中,多晶硅、碳酸锂、稀土有色这种在三季度迎来显著价格大涨的板块便是重要方向。

这些板块,不仅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持续影响,还在行业层面开始迎来非常明显的业绩改善预期。

比如光伏行业,二季度以来,随着多晶硅、组件和其他光伏设备材料涨价的出现,行业出现积极的底部修复信号。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光伏板块核心企业营收同比虽为-9.7%,但国内抢装需求带动下,二季度开工率与营收环比改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但二季度亏损幅度减小,加回减值损失计提后,环比扭亏为盈。

8月29日,华润3GW光伏组件集采中标结果公示,三个标段投标单价分别为0.7215/0.731/0.731元/W,均突破0.72元/瓦,高于当前市场主流成交水平,打破了此前低价竞争的僵局,显示出价格端的企稳回升迹象。

更重要的是在三季度。

从多晶硅的期货价格走势可以看到,从6月底的3万元一度飙升至如今的5.6万元,涨幅接近翻倍,并且有市场传言称9月初多晶硅头部企业联合推出了限售政策,希望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量来稳定价格。

还有协鑫高管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有关中国多晶硅产业重组计划的更多信息将很快公布。随后协鑫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内容被转发,提及企业预判多晶硅价格将在6至8万/吨区间内运行。

以此算,起码在三季度,以多晶硅材料为代表的的光伏行业,将迎来业绩层面的巨大增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机构认为,经过近两年的调整,目前光伏行业基本面逐渐筑底,在政策调控及供需改善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建议关注盈利修复、经营稳健的硅料、一体化组件及辅材龙头公司。另一方面,建议关注产业化推进顺利,以及布局高盈利区域有望量利齐升的环节核心龙头。

锂电池产业链的估值逻辑同样如此。

电池核心材料的碳酸锂的价格也是从7月开始显著大涨,并且在“反内卷”政策指引下,随着供给端收缩,价格将很可能继续维持坚挺,为三季度的业绩带来显著回暖。

多家机构预测,如果“反内卷”执行政策超预期(如锂矿开采审批收紧),价格可能上探8万-9万元/吨。

以天齐锂业为例,简单假设三季度末价格维持在8万元/吨,同时假设天齐锂业的平均成本是6万元/吨,那么其每吨利润将有2万元。

根据公开信息,天齐锂业2024年第三季度碳酸锂产量为11937吨,假设今年三季度也能维持该水平即约1.2万吨,那么将意味着此项的利润可能有2.4亿元,这环比二季度盈利0.28亿元-0.51亿元的水平将是数倍的增长。

这也是为什么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上半年业绩披露巨额亏损下,近期的股价依旧迎来显著大涨的原因。

同时,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如盐湖股份、西藏矿业等国内盐湖提锂企业,当前现金成本在2.5万-4.5万元/吨,生产成本处于第一梯队,也将显著受益于锂价格的上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碳酸锂价格飙升,必然会刺激供给端大幅增长。目前碳酸锂的供需平衡格局相对多晶硅来说健康得多,但潜在增量产能空间同样巨大。当前的碳酸锂随时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增产调节,从而对于锂价形成潜在压制。


03、尾声


从市场整体来看,A股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虽然部分行业估值偏高,而另一些行业则估值偏低但盈利改善明显,所以后市整体继续维持稳健上涨的慢牛行情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其中,如光伏、锂电等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带动的反内卷板块,大概率还会有不错的业绩驱动行情,不妨继续保持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