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市场支撑外贸韧性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蒋飞宏观研究;作者:蒋飞 刘畅

出口增长动能有所放缓

核心观点

数据:

8月我国出口金额3218.1亿美元,同比4.4%,前值7.2%;进口金额2194.8亿美元,同比1.3%,前值4.1%;贸易顺差1023.3亿美元,同比11.8%。

要点:

出口同比增速放缓但绝对值创季节性新高。8月我国出口金额3218.1亿美元,同比4.4%,较7月的7.2%有所回落,但出口单月值明显高于2021-2024年的平均水平2989.2亿美元。1-8月出口累计同比维持5.9%的增幅,整体外贸韧性持续显现。环比看,8月较7月出口仅微升至0.01%,低于2023-2024年同期均值1.88%,显示出口增长动能有所放缓。 

出口回升的动力在于国际市场制造业迎来一定修复,8月欧美PMI回暖且欧元区制造业PMI增至扩张区间,为我国出口提供了一定支撑。但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改善有限,连续16个月维持在收缩区间,出口以价换量特征或将延续;美国上诉法院于8月30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超越总统权限”,最终裁决需待10月14日由最高法院作出,关税政策或面临调整,可能对制造业活动和全球需求产生波动风险。

出口份额方面,美日韩降、中西亚及东盟升的趋势仍在延续。美国的高关税、贸易限制以及需求疲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市场多元化发展,减少了对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

8月我国进口金额2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涨幅较7月的4.1%有所下降。8月进口额环比下降1.8%,2021-2024年同期环比均值为3.5%,今年8月进口表现弱于季节性。

量价角度看,截至7月,我国进口商品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为6.6%和-1.7%。8月份原油成品油、煤及褐煤等商品进口金额同比低于数量同比,或表明部分原料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滑,进口总额的增长更多是由“量”在拉动,国内经济仍在温和修复,但需要更多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动力。

整体上我国8月出口强于季节性,进口弱于季节性,贸易顺差为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前八月累计顺差达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中美关税“休战期”延长为我国提供短期内较为稳定的贸易环境,并且我国与非美贸易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我国外贸将保持较高的韧性。后续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关税调整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

出口强于季节性,以价换量待缓解

出口同比增速放缓但绝对值创季节性新高。8月我国出口金额3218.1亿美元,同比4.4%,较7月的7.2%有所回落,但出口单月值明显高于2021-2024年的平均水平2989.2亿美元。1-8月出口累计同比维持5.9%的增幅,整体外贸韧性持续显现。环比看,8月较7月出口仅微升至0.01%,低于2023-2024年同期均值1.88%,显示出口增长动能有所放缓,“抢出口”效应逐渐消退。

出口回升的动力在于国际市场制造业迎来一定修复,8月欧美PMI回暖且欧元区制造业PMI增至扩张区间,为我国出口提供了一定支撑。但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改善有限,连续16个月维持在收缩区间,出口以价换量特征或将延续;美国上诉法院于8月30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超越总统权限”,最终裁决需待10月14日由最高法院作出,关税政策或面临调整,可能对制造业活动和全球需求产生波动风险。

按出口商品结构拆分,8月劳动密集型、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同比-6.6%/+7.6%/+8.9%,合计拉动出口增长5.1个百分点,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的贡献有所凸显。从具体商品来看,船舶、集成电路、汽车、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增速较高,8月分别同比增长34.9%、32.8%、17.2%和13.8%,分别拉动出口增长0.4、1.3、0.6和0.1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动能更倾向于依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构性的优化使得中国出口在面对外部需求波动和关税等风险时,具备了更强的抗压能力和不可替代性。

但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低于出口数量同比增速,家电、手机等商品的出口金额同比跌幅大于数量跌幅,截至7月我国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为+10.2%和-2%,反映市场激烈价格竞争与企业去库存压力,部分商品存在“以价换量”情况,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盈利空间。不过随着全球运价回升,我国出口价格或有回升空间。

分出口国家拆分,8月我国传统的贸易三大伙伴东盟、欧盟和美国对我国的拉动作用分化显著,分别为3.4%、1.6%和-5.1%,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的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2.5%、10.4%和-33.12%。出口份额方面,美日韩降、中西亚及东盟升的趋势仍在延续。美国的高关税、贸易限制以及需求疲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市场多元化发展,减少了对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

 2

进口延续回暖,内需仍待政策支撑

8月我国进口金额2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涨幅较7月的4.1%有所下降。8月进口额环比下降1.8%,2021-2024年同期环比均值为3.5%,今年8月进口表现弱于季节性。

量价角度看,截至7月,我国进口商品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为6.6%和-1.7%。8月份原油成品油、煤及褐煤等商品进口金额同比低于数量同比,或表明部分原料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滑,进口总额的增长更多是由“量”在拉动,国内经济仍在温和修复,但需要更多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动力。

分国家拆分看,8月份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地区中,印尼、加拿大、日本的拉动率相对较强,而我国从拉美、非洲、俄罗斯进口拉动率转负,可能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关,如原油、部分矿产价格下跌导致金额下降。

 3

贸易差额同比上涨

8月我国出口强于季节性,进口弱于季节性,贸易顺差为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前八月累计顺差达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中美关税“休战期”延长为我国提供短期内较为稳定的贸易环境,并且我国与非美贸易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我国外贸将保持较高的韧性。后续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关税调整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海外衰退不确定性;拉动率计算基数可能有误;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注:本文节选自长城证券研究报告:多元市场支撑外贸韧性——8月外贸数据点评

作者: 蒋飞 S1070521080001 刘畅(联系人)S1070123120014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