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希波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科技与制造交融的时代,3D打印正如一位悄然改变世界的“魔法师”,将虚拟构想转化为触手可得的现实。
近日,主营3D打印机的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想三维”)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行业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企业,创想三维曾获腾讯、深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估值高达40亿元。
在这亮眼的光环背后,创想三维的挑战仍存。2024年,公司利润明显下滑,政府补助大幅减少,存货规模持续攀升,存货周转效率走低。
与此同时,安克创新旗下的eufyMake、拓竹科技等强劲对手正加速抢占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创想三维能否顺利成为“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
1、估值40亿元,获腾讯投资
随着AI、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的融合突破,以个性化表达与分布式制造为核心的“全民创作”时代正加速到来,3D创意行业也借此浪潮顺风而起。
2014年,创想三维的前身深圳市博领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领达”)成立,初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由敖丹军和刘辉林各出资50%,开始探索3D打印业务。
敖丹军今年35岁,2012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创办创想三维前,敖丹军曾在深圳中为科技任职。
刘辉林则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并于2023年6月取得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产业硕士学位。
刘辉林在工程、产品设计及开发以及技术管理方面拥有超过14年的经验,同时是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料和设计工作组成员。
2015年1月,博领达引入了陈春和唐京科两位股东。其中,陈春曾在智诚电脑辅助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工程师,唐京科曾在富士康担任设计工程师。
2015年,公司推出的3D打印机CR-7投入量产,而随后推出的CR-8,使打印精度和速度提高近2倍。
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为优化公司架构,公司创始人及各自的配偶分别成立龙格尔投资、创想实业、创想创为及创想创投作为持股平台,公司开始重组。
2021年6月,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完成后,创想三维迎来了自己目前为止唯一的一轮融资。
此次A轮融资,投资者以每股10.17元的价格,共认缴注册资本662万元,募资额达到5.08亿元,创想三维的投后估值达40亿元。
(图 / 创想三维招股书)
A轮融资中不乏明星资本的加入,包括前海股权投资1.4亿元、腾讯旗下腾讯创投投资7450.57万元、深创投投资6452.04万元。
目前,创想三维还是由四位创始人“掌握大权”。招股书显示,陈春、敖丹军、刘辉林和唐京科分别持有公司21.31%、19.67%、19.67%和21.31%的股份,持股比例较为平均。
四位创始人合计持股81.98%,形成对创想三维的绝对控制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既为公司战略执行提供了稳定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会让市场对其决策独立性和治理结构保持警惕。
在腾讯等明星资本加入后,公司能否顺利成为“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还有待观察。
2、依靠个性定制,2024年利润下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提出了材料叠加成型的概念,为3D打印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1983年,美国3DSystems创始人胡尔发明了立体平板印刷技术(SLA),这是工业级3D打印技术的重大突破。
经过多年发展,3D打印的下游应用不断拓宽与深入,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食品等行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3D打印逐步由原型制造走向中小规模批量化生产制造环节,终端零部件加工应用逐步渗透,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工业级3D打印业务不同,创想三维主营的是消费级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以及创想云上提供的各类服务。
如今,市面上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物品的需求日益凸显,而消费级3D打印正是瞄准了这一需求。
2020年被广泛认为是消费级3D打印行业的“破圈元年”,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降低了3D建模的专业门槛,云服务和在线学习社区为用户提供丰富资源与支持,推动了3D打印进入更多家庭与个体创作者的日常生活。
消费级3D打印可以应用在教育、家用文创等领域,小到手办、冰箱贴、钥匙扣等日常用品,大到成套玩具与家用器具,都可以通过消费级3D打印实现。
创想三维的核心产品便是3D打印机。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3D打印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
招股书显示,按2020年至2024年消费级3D打印机的累计出货量计,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为27.9%。
「创业最前线」在创想三维天猫旗舰店注意到,创想三维的3D打印机售价在2000元至1万元不等。
不过,想要“玩转”3D打印,除打印机之外,还需要各种耗材。据悉,PLA(聚乳酸)价格一般在50元-150元/公斤;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价格大致在150元-300元/公斤。
此外,想要进行3D打印还需要进行3D建模,用户若没有办法独自完成建模,可以在创想三维旗下的创想云App选择自己需要的3D模型,而相对复杂的3D模型需要额外购买。
这些3D打印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壮大了创想三维的规模。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创想三维的收入分别为13.46亿元、18.83亿元、22.88亿元和7.08亿元。
同期,公司期间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29亿元、8866万元和8156.4万元。2024年时,创想三维的利润快速下滑。
利润起伏之下,创想三维又该如何做好这门“小众”生意?
3、存货周转天数增长,行业竞争加剧
创想三维利润下滑,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补助的削减有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创想三维分别录得政府补助约3448.5万元、3464.6万元、1014.2万元和440.3万元,占当期利润的比例约为33.17%、26.96%、11.44%和5.40%。可见,2022年和2023年,公司三成左右的利润都来自政府补助。
2024年,创想三维收到的政府补助较2023年减少了2450.4万元,这也是公司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公司内部经营来看,创想三维的存货也在走高。报告期内,创想三维的存货分别为1.84亿元、3.56亿元、4.38亿元和5.16亿元,存货快速增长。
此外,公司的存货库龄也在增长。据悉,创想三维2年库龄以上的存货从2022年末的261.9万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882.4万元。
(图 / 创想三维招股书)
报告期内,创想三维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86.5天、81.4天、98.2天和100.8天,可见公司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周转压力。
由于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如电子元器件和打印耗材等存货容易过时,而创想三维较长的存货周转天数和不断增长的存货规模,可能导致存货面临跌价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创想三维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悉,安克创新于2022年开始涉足消费级3D打印机领域,同年4月,安克创新正式推出其首款消费级3D打印机AnkerMake M5,并在Kickstarter平台上线众筹,最终筹得高达888万美元,创下全球3D打印机众筹金额最高纪录。
2025年3月,安克创新将其3D打印业务拆分为独立子品牌eufyMake。2025年4月,eufyMake发布了全球首款个人级3D纹理UV打印机eufyMake E1。
此外,拓竹科技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陶冶曾是大疆工程师,同样深耕消费级桌面3D打印机。
在拓竹天猫官方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一款3D打印机拓竹A1已售4万+,而创想三维销量最高的打印机Creality Hi Combo仅售出2000+。
(图 / 拓竹天猫官方旗舰店(左)、创想三维天猫旗舰店(右))
从行业前景来看,消费级3D打印行业无疑站在“全民创作”的风口上,但对于创想三维而言,利润下行压力、存货积压风险、政府补助减弱,再叠加拓竹科技、eufyMake等同行企业的强势入局,都让公司面临考验。
未来,创想三维能否在技术迭代中持续突破、在库存管理上找到平衡点、在激烈竞争中稳住市场份额,「创业最前线」也将持续关注。
*注:文中题图来自创想三维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