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分析】
欧美股市再度创出新高,美股更是再度走出主升浪的行情,非农数据下修支撑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大型科技股上涨,并带领纳指再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进入到调整阶段中,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这也说明行情增量资金不济,而场内资金出现明显的套牢盘。目前中小类指数如中证2000的估值过高,抱团趋势也有所缓解,不消化估值问题,中小类后市则可能面临风险,现在最矛盾的在于“都想赚钱结果都在等被救”,建议密切关注成交量的变化。
骑牛看熊发现随着AI热度持续高涨和各类型设备对存储需求的持续攀升,到2026年,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全面短缺。闪迪的连续调价举措强化了市场对第三季度NAND价格上涨的预期,预计前四大NAND生产商也将跟进涨价,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存储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震荡格局。目前,全球热界面材料市场仍以海外企业为主导,但国内企业在上游材料国产化率提升和研发壁垒突破的推动下,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高。同时,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市场的持续扩大,热界面材料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两市个股开盘跌多涨少,元器件、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板块表现较强,黄金、光伏设备、锂矿等板块表现较差。算力硬件股开盘大涨,新炬网络涨停,新易盛、剑桥科技等超10股涨超5%,美股甲骨文盘后大涨27%,公司预计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营收将增长77%至180亿美元。报告称,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云市场规模达 223 亿元,报告认为,生成式 AI(GenAI) 带来 AI 云市场的爆发,2025 年预计增长 148%,到 2030 年将达 1930 亿元规模。
影视股快速拉升,金逸影视涨停,幸福蓝海涨近20%,文投控股、华谊兄弟等跟涨,根据国家电影局最新数据,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高达119.66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21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76.21%。机器人概念开盘表现活跃,首开股份6连板,永茂泰、宝武镁业等多股涨停,近期特斯拉机器人消息不断,Gen3机型定型后,特斯拉将进行大规模制造的测试,预期出货量预计3万~5万台;叠加国内高规格产业政策组合拳可期。2026年国产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迎来10倍增长。
液冷服务器概念持续走高,淳中科技2连板,思泉新材涨近20%,工业富联涨停,申菱环境、英维克等纷纷跟涨,2025年是英伟达AI芯片液冷渗透大幅提升的一年,随着ASIC机柜方案逐步采用液冷以及国内厂商超节点方案的推出,同时伴随液冷产业链成熟度的提升,液冷在ASIC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渗透预计也将快速提升,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卫星互联网概念异动拉升,海格通信、东方通信等多股涨停,中国联通、中国卫星等跟涨,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为依法合规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奠定政策基础,目前该申请已进入审核流程。
大盘:
创业板:
【大盘预判】
上证指数周三继续出现横盘走势,重回20日线寻求支撑,这里跌破了就表明市场可能会进一步下行。数据显示,近期券商调研频次与研报发布数量均创下小高峰,过去半个月,券商合计调研了超870家上市公司,其中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关注度较高。与此同时,分析师也在结合最新财报数据调整股票评级,近期有30多只个股被上调评级,主要集中在红利、科技等板块;有20多只个股评级遭下调,白酒股是重灾区。接下来注意上证指数能否在3800点之上稳住。
创业板指数周三走出纠结K线形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的涨跌,对目前行情的情绪影响非常之大。港股融资市场持续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登陆港股,A+H公司总数增至161家,另有逾50家A股公司正排队。国际资金流入、估值与流动性改善以及AH价差收窄,共同提升了港股IPO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接下来注意创业板指数能否在2900点之上稳住。
【淘金计划】
展望后市,A 股后续可能在高位震荡,但是结构性机会仍然可观我们建议关注电池、储能、光伏等电新行业的机会,同时创新药、稀土、人工智能、券商等也有望保持较好收益。债市方面,长端利率债逐步迎来做多的时机。大宗方面,黄金向上突破震荡区间,迎来新的一轮行情,也值得配置。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短线建议关注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消费电子以及银行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题材板块中的元器件、体育、通信设备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参与板块,光伏设备、能源金属、黄金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出相对较大的板块。骑牛看熊发现随着高密度芯片和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热界面材料(TIM)作为核心散热产品,市场迎来快速增长。TIM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设备、电信基础设施、汽车等多个领域,主要用于填补散热器件与发热器件之间的微小空隙,降低接触热阻,提升散热效率。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如具有优越性能的金刚石材料和高导热的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热界面材料的散热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突破。
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的崛起,对国内存储产业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们的成功为国内其他存储企业树立了榜样,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存储企业的壮大,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的依赖。其指出,长存长鑫是国内晶圆厂扩产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存储双雄崛起将推动存储芯片国产化持续进行。
其中长江存储已成功实现294层3DNAND量产,并积极推进300层NAND开发,层数已逼近三星,其采用自研Xtacking4.0与先进CMOSBonded Array(CBA)架构,同时导入PLC技术提升密度。长鑫存储则成功量产本土DDR5模组,Counterpoint预测称,DRAM内存企业长鑫存储今年将在去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产能进一步同比增长近50%;而到今年末,长鑫的按比特出货量计市占将从一季度的6%提升到8%。
在芯片散热中,TIM1 和TIM2 发挥着“双导热引擎”作用。英伟达GPU 热功耗从H100 的700W 升至B200 的1200W,手机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5W/cm^2,散热需求急剧提升。在消费电子领域,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性能和功耗的增加,散热方案不断升级。从传统的导热界面材料加石墨膜,发展到热管、均温板等组合方案,高导热材料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同时,VR/AR 设备、固态硬盘、智能音箱、无线充电器等电子产品也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界面材料针对细分场景提供精准散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