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境外上市“屡败屡战”,505亿梁稳根终迎港交所曙光?

四顾境外上市的三一重工,这一次距离港交所更近了一步。

三一重工1.png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四顾境外上市的三一重工,这一次距离港交所更近了一步。

10月8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0.8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回溯三一重工的境外上市历程,颇为曲折坎坷,自2011年起,公司曾三次冲击境外资本市场均铩羽而归。

业绩方面,三一重工不久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答卷。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14.64%,归母净利润为52.16亿元,同比增长46%。

不过,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仍不容忽视。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出现分化,传统优势领域的混凝土机械板块成为上半年收入唯一一个出现下滑的业务。

此外,尽管海外市场已成为三一重工的营收主力,但其在不同区域的业绩增速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欧洲区域、美洲区域增长动能相对较弱。

作为带领公司走向辉煌、被外界誉为“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的梁稳根,其创业历程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

在《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上,梁稳根以50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63名,但相较2021年的巅峰时刻其财富缩水239.5亿元。

冲击境外上市“屡败屡战”,三一重工再战港交所

10月8日,梁稳根实际控制的三一重工通过公告披露,公司已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三一重工这家工程机械巨头在第四次冲击境外上市的征途上取得关键性的进展。

从时间线来看,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筹备事宜可追溯至今年2月。彼时,公司通过公告宣布,公司正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事项,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

5月,三一重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历经数月的推进后,三一重工于近日获得证监会备案,距离成功叩开港交所大门更近一步。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的核心方案明确,拟发行不超过10.8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资资金将主要投向全球化业务拓展与研发投入两大核心领域,旨在进一步提速国际化的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以来,这已是三一重工第四次冲击境外上市,此前三次尝试均因各种原因折戟。

时间回溯到2011年,三一重工因市况波动搁置34亿美元H股发行计划。

2014年,三一重工计划分拆挖掘机核心资产赴港上市,但并未如愿。

2022年至2024年间,三一重工先后筹划瑞士及德国法兰克福GDR发行,最终于2024年4月宣布终止境外GDR发行事项。

而三一重工此番冲击港股获得实质性进展,背后是公司全球化战略深化的迫切需求与自身优势积累的双重驱动。

就在赴港上市获证监会备案的公告发布第二天,三一重工发布一则回购股份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9月,公司未实施股份回购。截至9月底,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7267.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86%,累计支付金额13.55亿元。

从行业背景看,2024年8月以来,国产挖机出口销量在经历多月下滑后重回增长区间。当年10月,挖掘机出口量同比增长9.56%,海外市场的复苏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已在海外市场建立先发优势。今年1月,三一泵路事业部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的占比已突破六成,为上市后的全球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融资价值看,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国际资本重要枢纽,可为三一重工引入全球长期资本。

据证券日报,三一重工工作人员表示,在港交所上市,有利于公司匹配全球化战略,有效管理全球化业务。当前,海外市场对中国工程机械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海外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业务。

同时,境外上市带来的治理规范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透明度,助力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这与三一重工创建一流企业的长期目标高度契合。

业绩狂飙隐忧并存,资本操作引热议

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交出了一份表现优异的答卷。而亮眼的业绩,也为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之旅增添了更多底气。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14.64%;归母净利润52.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扣非净利润为54.09亿元,同比增长73.06%。

三一重工的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驱动。

公司在财报中指出,国内市场受超长期国债发行、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及新能源转型加速驱动,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核心产品销售全面增长。

而在矿产开发、能源基建领域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海外市场保持高景气度。

进一步拆分公司的营收结构,三一重工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作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挖掘机械业务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74.97亿元,同比增长15%,国内市场地位持续位居第一。

起重机械板块上半年录得销售收入78.04亿元,同比提升17.89%。其中,履带起重机国内整体市占率超40%,大中型履带起重机市场份额稳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公司的桩工机械与路面机械业务也都有着还算不错的表现,前述两个业务上半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41亿元、21.59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5%,其中路面机械业务的增速更是高达36.83%。

受海外销售增长与降本增效措施显效影响,三一重工上半年的净利率回升至11.6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等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均实现增长。

然而,在整体营收和净利润指标双双实现显著增长的背后,三一重工存在的业绩隐忧仍不可忽视。

比如,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化现象明显。作为传统优势领域的混凝土机械业务,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4.41亿元,同比下降6.49%,成为公司众多业务板块中唯一出现收入下滑的业务。

至于桩工机械与路面机械业务,上半年这两个板块的营收虽实现增长,但它们的毛利率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分别减少0.13、0.36个百分点。

据了解,三一重工海外产品的销售已覆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63.02亿元,同比增长11.72%,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六成。

尽管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具体来看,上半年,亚澳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14.55亿元,同比增长16.3%,占海外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超四成;非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0.48%。

而反观欧洲区域、美洲区域,尽管公司上半年在这两个市场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1.52亿元、50.65亿元,但同比涨幅仅为0.66%、1.36%,增长动能明显不及前者。

三一重工2.png此外,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尽管上半年行业呈现复苏态势,但三一重工的净利润规模较2020年的巅峰时期仍有显著差距。

另据中国网财经报道,2024年下半年,以向文波为首的公司股东及高管曾合计套现1.41亿元,随后公司推出回购计划。

这种“减持在前、回购在后”的资本操作,与三一重工数次折戟海外上市的坎坷历程交织,折射出传统制造业巨头在行业周期下行中的战略困局。

“世界泵王”身后百亿富豪,身家较高点缩水超200亿

天眼查显示,梁稳根目前为三一重工的实际控制人。作为三一重工的主要创始人,被外界称为“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的梁稳根,其创业历程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

1956年12月,梁稳根出生于湖南涟源茅塘镇道童村,祖辈以编篾筐为生,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1978年高考恢复后,梁稳根历经两次备考最终成功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

1983年,从学校毕业的梁稳根,被分配至湖南洪源机械厂。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梁稳根很快便升任体改委副主任,后来他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

1986年,听闻羊价看涨,梁稳根与几位伙伴辞去公职,奔赴湘西、贵州购羊,但却因行情突变没能赚到钱。

之后,梁稳根将目光聚焦于基建市场需求旺盛的焊接材料领域,他与伙伴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成立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地下室里开启研发之路。

由于产品质量不达标遭遇退货,梁稳根邀请大学老师翟登科来指导。在翟登科的帮助下,梁稳根团队成功改良出105铜基焊料。

凭借这款产品,他们成功斩获8000元货款。1989年,梁稳根和伙伴们创建的小厂,收入更是一举突破1000万元。

1992年,梁稳根敏锐地发现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巨大商机,于是毅然开启战略转移,并在长沙建设三一工业园。1993年,梁稳根正式将企业改名为三一集团,并将总部迁至长沙。

1994年,三一重工瞄准被欧美垄断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市场,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但因核心部件集流阀组依赖进口陷入困境。

1995年,梁稳根请来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专家易小刚,支持其自主设计标准件组装的集流阀组,破解技术封锁,最终推出的60A型号混凝土拖泵,成为三一首个工程机械爆款产品。

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世界泵王”的美誉。

2003年,三一重工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此后,三一重工持续打破技术壁垒。

2007年,三一推出了拥有15项专利的66米臂架泵车,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后在2008年、2011年,其又接连刷新72米、86米泵车的世界纪录。

2012年1月,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宣布,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全部股权。

2021年,三一重工首次跻身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其北京桩机工厂也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获认证的“灯塔工厂”。

2022年1月,梁稳根辞任三一重工董事长。2023年5月,梁稳根又因年龄原因卸任三一集团董事长,将精力转向长期战略与“三化”方向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三一的不断发展突破,梁稳根也成为了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雷达财经注意到,在《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上,梁稳根以50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63名。

不过,相较2021年登榜时身家高达744.8亿元的高光时刻,梁稳根今年的财富缩水239.5亿元。

未来,三一重工能否顺利叩开港交所的大门?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