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的sora2热潮,作为AI应用概念龙头,视觉中国又再次重回大众视野。
近日,视觉中国股价接连暴涨,近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40%,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年底的盛况。
作为国内的版权之王,AI应用,到底能给视觉中国带来多少想象力?
01
提到视觉中国,就不能不提到去年年底,视觉中国3天血洗百亿游资,成为2024年的最强“绞肉机”。
彼时,视觉中国陡然变身AI龙头股,在顶级游资的轮番拥护下,股价在半个月内直接翻倍。
但此后,空方的狙击之下,视觉中国又在3天内大幅回撤40%,17天内形成了116%的巨幅震荡,一众游资都在视觉中国上翻了车。
而最近,Open AI发布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2,并同步试运行由该模型驱动的iOS社交应用Sora,直接登顶苹果美国热门免费应用榜单,并成为“摄影与录像”类别的第一名,引发了文生视频大模型热潮。
2023年的数据显示,一年半的时间内,Open AI就生成了150亿照片,相当于人类过往150年产生的照片的总和,如今,这个数据只会更加夸张。
视觉中国的暴涨,也就并不奇怪。
目前来看,视觉中国的本质仍然是图片的素材版权“中介”——通过从客户收取版权费,再给予创作者分成,从而赚取中间的差价。
不过从业绩来看,视觉中国目前仍并无太多亮点。
2025年上半年,视觉中国营收3.99亿元,同比微增0.05%,净利润同比下滑13.91%,仅约4377.9万元。
而自从2019年,“黑洞照片”事件使得视觉中国不得不关闭整改一个月之后,视觉中国此前的增长势头便骤然被打断。
在此之前,靠着独特的经营模式,视觉中国营收连年大涨,2018年营收更是同比大涨21.27%至9.88亿元。
但2019年、2020年,视觉中国的营收连续两年同比大幅下滑超过20%。
此后,靠着新的商业模式,视觉中国营收恢复上涨,但至今仍未回到2018年的水平,归母净利润也接连下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视觉中国的市盈率估值已经超过百倍。
不仅如此,AI生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视觉中国产生了一定利空。
毕竟人人都可以通过AI绘制图片,而无需再花钱从版权方购买版权,对于图片版权方,无疑造成了一定冲击。
横向对比海外的图片版权巨头,全球两大视觉内容版权巨头Getty Images和Shutterstock股价今年均创下近些年新低。
但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视觉中国的暴涨并非全然炒概念。
实际上,视觉中国是AI应用落地必经的道路。
在AI的训练中,源头数据和语料必不可少,AI生图更是必须有文字和源图片作为提示词。
也是因此,早在2023年,视觉中国就已经开始和华为云合作,基于其盘古大模型打造视觉大模型。
2024年以来,视觉中国更是多次与AI大模型公司达成合作关系。
此外,视觉中国已经开始开发新的AI内容交易平台。
在把结构化的图片数据提供给AI大模型调用之时,用户利用AI生成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3D内容,也能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2024年,视觉中国平台新增AI辅助创作图片或视频已经超过600万件,销售金额突破1800万元。
不过,目前视觉内容与服务业务,在视觉中国的营收占比仍高达99.9%+,可见,AI相关的商业模式,尚未产生太多的增量。
但放眼未来,视觉中国或许会成为AI应用绕不开的交易平台。
而视觉中国的模式背后,也正是AI数据要素这个赛道的潜力所在。
02
在Sora2大获成功后,Open 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其个人博客中表示——
OpenAI将为版权方提供更细粒度的控制权,允许他们对角色生成进行更精确的管理,类似于“肖像同意”模型。
不仅如此,OpenAI计划尝试将部分收入分享给那些希望用户生成自己角色的版权方,再次强调了版权和数据要素,在AI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除了备受关注的算力、算法外,数据同样是AI的重要基石。
要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生成新的文本、程序、图片、音频以及视频,需要模型对于大量源数据进行学习,因此AI大模型的训练,必须要相当丰富和优质的数据作为训练素材。
作为全球首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在我国,数据要素一直是AI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022年至2024年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从1049亿元增至1628亿元,到2028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3350亿元。
而如今,随着生成式AI的产出内容生成内容逐渐扩张到以文生图、文生文、文生视频,其数据要素及版权,也逐渐延伸到更多领域。
在视觉中国的2024年年报中,公司表示,2024年末,其平台已聚合超5.4亿张图片、视频、音乐及3D内容,所有数据均经过多维度标注,形成结构化知识图谱,成为AI训练的关键资源。
近日,视觉中国还与国内AI数据服务领域龙头海天瑞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实际上,早在2023年,英伟达就已经与GettyImages、Shutterstock公司达成图片、视频、3D素材版合作,海外著名社媒平台Reddit也曾宣布将向使用其API训练模型的公司收费。
放眼国内,如今AI生图日渐泛滥,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潮流。
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参与到内容生成当中,AI生成内容势必渐趋规模化和标准化,数据及版权保护,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实际上,在2024年开始实施的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已经开始推动数据从成本项转为资产项,视觉中国等企业的内容库在未来或许会成为更为重要的资产。
这样的趋势已经在逐渐明显。
在sora2的热潮下,除了视觉中国,阜博集团同样受到关注。
作为国内较为领先的独立版权保护技术服务商,阜博所构建的VDNA视频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业界领先的视频内容确权技术之一,并拥有YouTube、Facebook、Instagram、SoundCloud等平台深度API接入权限。
结合来看,未来,手握数字资产和版权,以及版权保护服务技术的相关企业,势必都将在逐渐明确的AI内容版权当中受益。
而随着AI在更多新场景中的应用,数据要素的新场景也将日益突出。
如3D内容、元宇宙等领域 ,随着AI空间计算时代的到来,AI训练对于3D内容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或许将带来新的机遇。
因此,伴随着AI应用范围的拓展,AIGC内容大量涌现,在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数据要素及其版权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广,行业也会更加规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数据要素产业链暂时面临卡点。
如何将数据要素变为可流通、可变现的资产,解决数据流通问题,并实现要素收益最大化,仍旧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03、结语
AI技术的普及,既对传统内容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竞争格局方面,视觉中国作为行业龙头,占据了国内正版图片市场70%份额,也是唯一覆盖版权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在数字内容版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目前行业竞争激烈,新进入者的新技术不断冲击市场,或许会给公司带来更大压力。
同时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视觉中国已经“蹭”了多个概念——区块链、数据要素、豆包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仍未得到验证。
不过,该公司也迎来诸多机遇。AI技术应用机遇显著,AI技术也能赋能内容生产、分发和交易环节,通过API调用分成模式,打开新的增量空间。随着AIGC内容的不断涌现,后续数据要素产业或许能收获更大可能性。
但视觉中国想要真正迎接市值增长的高光,仍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