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火箭首飞在即!中金公司首席刘中玉:卫星产业迎来关键拐点,政策、产业、资本共振

卫星产业正处关键拐点,其科技成长与自主可控属性凸显,预计年内仍有众多催化因素。

10月21日,卫星板块再度上攻,卫星产业ETF(159218) 涨超1.1%,信维通信涨超6%,芯原股份涨4.6%,臻镭科技、铂力特、鸿远电子、天银机电涨超2%,中国卫星、中国卫通、中科星图跟涨。资金情绪高涨,据Wind level2实时行情预估,盘中净流入超1300万。

消息面上,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火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有望大幅卫星发射成本,为卫星产业带来突破性驱动。

今年以来,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规模增长131%,颇受资金青睐。中金公司军工机械首席分析师刘中玉近日指出,卫星产业正处关键拐点,其科技成长与自主可控属性凸显,预计年内仍有众多催化因素。

以下内容整理自10月14日中金公司军工机械首席刘中玉路演《卫星产业临界点将至,四季度机会怎么看》文字实录。

【路演核心观点】

今年八月以来政策、产业和资本三个维度共同催化,卫星产业迎来关键拐点。

卫星板块兼具“科技成长”和“自主可控”两大属性。中国航天已建成北斗导航等独立体系,供应链不依赖海外,根基扎实。

轨道与频段资源稀缺,国际通行“先占先得”原则,抢占资源是当前发展卫星产业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我国卫星组网与海外的主要差距在于火箭成本,国内第一款可回收火箭预计今年四季度首次试射,有望降低发射成本。

考虑到卫星互联网早期建设依赖于庞大的资本开支,海外市场的拓展是影响未来卫星互联网商业价值以及系统建设经济性的关键。

随着低轨卫星网络加快部署,预计到明年,低轨方案将逐步为手机及高端车型提供时延更低(毫秒级)、信号更稳定的直连服务,用户体验有望显著提升。

未来用户终端及应用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为卫星制造与发射环节的5~10倍,产业增长重心将逐步向下游迁移。

【路演实录文字整理】

1,近期卫星产业的政策和市场动态亮点频频,如何理解这些信号?

今年八月以来政策、产业和资本三个维度共同催化,卫星产业迎来明确的关键拐点。

5.1.png2,卫星板块兼具“科技成长”和“自主可控”两大属性,如何体现?

科技成长属性:

卫星对设备和元器件、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严苛。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独立自主研制的能力。全球年发射量有望从几百颗增长到上千颗,存在十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自主可控属性:

中国航天早在1990年代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实现高度自主可控,建成北斗导航等独立体系,供应链不依赖海外,根基扎实。

3,我国已具备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为何仍需发展卫星通信?

核心原因在于战略考量。轨道与频段属稀缺资源,国际通行“先占先得”原则,抢占资源是当前发展卫星产业的关键驱动力。

其次,6G 网络将实现“天地一体化”,卫星作为空中基站,可提供全域连续覆盖能力。

最后,卫星互联网作为面向全球用户的基础通信服务,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

4,对比海外,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存在什么差距?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卫星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差距在于火箭发射成本和商业化程度。

Starlink已拥有超700万用户,覆盖150个国家。Space X去年首次实现了现金流正向平衡,这些成功商业模式的启示在于:卫星互联网不仅服务于特定行业,未来最大的市场可能在于C端用户,包括手机终端和乘用车等。

此外,考虑到卫星互联网早期建设依赖于庞大的资本开支,海外市场的拓展是影响未来商业价值以及系统建设经济性的关键。

5,手机和汽车直连卫星的应用进展如何?普通消费者何时能体验到相关功能?

目前国内基于高轨天通卫星的手机直连服务已商用,中国电信于2023年8月首发,部分高端机型支持。但高轨方案存在容量有限、时延高(约0.5秒)和信号衰减问题。

随着低轨卫星网络加快部署,预计明年低轨方案将为手机和高端车型提供毫秒级低时延、更稳定的直连服务,显著提升体验。终端厂商或将卫星通信视为重要差异化功能,产业链协同有望加速应用普及。

6,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含哪些环节?当前阶段的投资重点和逻辑是什么?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三大环节。

5.2.png

当前产业处于组网建设阶段,空间段资本开支集中,确定性较高。随着星座规模化部署,卫星成本结构将向有效载荷倾斜,平台占比有望降至40%以下。

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2024年数据,未来用户终端及应用服务市场的规模预计为卫星制造与发射环节的5~10倍,产业增长重心将逐步向下游迁移。

7,展望后市,今年内卫星产业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催化?

产业方面,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实验发射、大规模星座组网计划有望继续落地。

资本端方面,头部卫星网络运营商的一级市场融资以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修订带来的潜在上市机会等都值得期待。

8,如何把握卫星产业投资机会?

鉴于卫星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主题投资特征且专业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覆盖全产业链的指数产品。例如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其成分股涵盖卫星制造、发射、导航通信应用等上中下游企业,有助于投资者便捷把握产业发展整体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集体调整,三大指数低开#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