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计2031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机铁芯市场规模将为16.36亿美元

电动汽车电机铁芯(Electric Vehicle Motor Core)是驱动电机的核心部件,由高牌号硅钢片经冲压、叠压制成,承担磁路传导与能量转换功能。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机效率、功率密度及能耗水平,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

1QY400电话.jpg

电动汽车电机铁芯(Electric Vehicle Motor Core)是驱动电机的核心部件,由高牌号硅钢片经冲压、叠压制成,承担磁路传导与能量转换功能。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机效率、功率密度及能耗水平,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中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7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至16.36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3.7%,远超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增速。


 

二、供应链结构与上下游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与工艺壁垒

硅钢片:占铁芯成本的60%-7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如35W250及以下)是主流材料。2024年中国硅钢产量达1610万吨,其中无取向硅钢占比超80%,为铁芯生产提供充足原料。

制造工艺:叠压系数(铁芯紧密程度)是关键指标,国内企业如隆盛科技已实现97%叠压系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98%),但高端市场仍被日本三井高科技(Mitsui High-tec)、韩国POSCO等垄断。

中游:制造环节与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2023年CR5(前五大厂商)占比达72%,呈现寡头垄断特征。

第一梯队:日本三井高科技(配套丰田、大众)、韩国POSCO(特种金属材料+铁芯一体化),占据全球30%以上份额。

第二梯队:中国苏州范斯特(震裕科技)、隆盛科技,依托本土供应链(宝钢、鞍钢硅钢)与成本优势,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合计超25%,并加速出口东南亚、欧洲。

中国市场:前四大厂商(苏州范斯特、隆盛科技、Mitsui High-tec、JFE)占据48%份额,焊接铁芯占比58%,纯电动汽车应用占比75%。

下游:需求驱动与市场分化

应用领域:纯电动汽车(BEV)占比75%,插电混动(PHEV)与混合动力(HEV)增速显著,燃料电池汽车(FCEV)处于早期阶段。

区域市场:

美洲:美国受关税政策影响,2025年4月起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占比183亿美元(2024年)的零部件面临成本压力,倒逼企业布局墨西哥、巴西等本地化生产。

欧洲:德国、法国等国通过补贴推动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至35%(2025年),对高效率铁芯需求旺盛。

亚太:中国、印度、东南亚市场增速领先,印度电动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5%(2025-2030),低成本铁芯需求激增。

三、主要生产商企业分析

企业名称  国家/地区  核心优势  市场布局

苏州范斯特(震裕科技)中国薄规格硅钢叠压技术(叠压系数97%)、成本比国际企业低15%-20%配套比亚迪、小鹏等国内车企,出口东南亚、欧洲,2025年计划在墨西哥建厂

隆盛科技中国“薄规格硅钢叠压铁芯”专利技术,交货周期比国际企业短30%配套特斯拉、福特

Mustang Mach-E,2024年欧洲市场份额提升至8%Mitsui High-tec日本精密制造技术、长期客户合作(丰田、大众)、全球化布局占据全球高端市场30%份额,2025年计划在印度增设生产线

POSCO韩国特种金属材料供应+铁芯制造一体化,产品应用于现代、起亚电动车主导韩国市场,2024年出口中国市场份额达12%

四、政策环境与关税冲击

全球政策驱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电机能效提升目标,推动高牌号硅钢应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对高效电机给予补贴。

欧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限制电动车税收抵免资格(电池组件需在北美生产),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0年电池回收率达70%,倒逼铁芯企业布局本地化供应链。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直接冲击:2025年4月起,中国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从2.5%升至27.5%,电动车零部件关税达102.5%,导致中国铁芯企业出口成本激增20%-30%。

间接影响: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约30%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若重构供应链,中国25.7%的零部件出口份额面临替代风险。

五、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

技术趋势:高效化与轻量化

材料升级:硅钢片厚度从0.35mm向0.25mm、0.18mm迭代,叠压系数目标提升至98%以上,降低铁损10%-15%。

工艺创新:一体化成型技术减少拼接损耗,隆盛科技“薄规格硅钢叠压铁芯”已实现量产,能耗比传统工艺降低8%。

市场趋势:集中度提升与区域分化

全球格局: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产扩大份额,预计2027年CR5将提升至80%以上,中小型企业向细分领域(如电动摩托车、商用车铁芯)转型。

区域机会:

东南亚:印尼、泰国电动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超30%,低成本铁芯需求旺盛。

中东:海湾国家推动电动车普及,2025年采购量预计突破50万辆,对耐高温铁芯需求增加。

行业前景:2031年市场规模突破16亿美元

驱动因素: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2030年达4000万辆(CAGR 25%),带动铁芯需求翻倍;电机效率标准提升(如中国要求2025年电机能效提升5%)推动技术迭代。

风险预警: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替代(如轴向磁通电机对传统铁芯的冲击)需持续关注。

六、战略建议:从“成本竞争”到“技术-品牌双驱动”

供应链优化:在墨西哥、东南亚、东欧建设“区域制造中心”,缩短交付周期并规避关税。

技术突围:加大研发投入,突破0.18mm硅钢片叠压、一体化成型等关键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市场多元化:深耕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开发耐高温、防腐蚀等差异化产品,满足本地化需求。

合规升级: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跟踪欧美环保法规(如碳关税、电池回收),提前布局合规产能。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机铁芯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报告中,QYResearch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机铁芯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