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逻辑,泡沫怎么定义?
很多人觉得美股涨太多了,所以泡沫太大,
但如果说涨就是泡沫,跌就是机会,那么中国地产股投资价值>其他所有。
显然这是个悖论~
定义什么是泡沫,我总结一句话就是:
估值太高,匹配不了业绩增长,陷入投机性炒作
问题来了,美股满足严重泡沫的标准吗?
美股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整体,大部分传统行业板块估值和老A相差不大,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
重点说下一直被人诟病,估值很高的纳斯达克100,
接着我们先看纳斯达克100指数的5年PE-BANDS,
如图,目前纳斯达克处于5年PEBANDS的中间线偏高一点位置,五年市盈率分位为36.8倍,中位数为34.4倍,处于中位偏上,
其次看成分股基本面,纳斯达克100成分股2020年前三季度合计利润为2565亿,2025年目前三季度为7182亿,
也就是五年利润增长180%,而纳斯达克100指数本身,则大概涨了170%左右,也即纳斯达克100指数更主要由业绩推动,和估值没啥关系,
显然如果只看估值来判断泡沫的话,五年前的纳指早应该清仓了,可是它维持了这个估值五年,并且业绩突飞猛进。
所以如果说指数涨多了就一定会跌,这个逻辑站不住脚,
就像一个每次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因为他拿的荣誉太多了,所以判定他接下来一定会考“倒数第一”一样离谱。
………
那问题来了,纳斯达克100指数,何德何能可以保持惊人的业绩增长,
我把5年前在纳斯达克100里面上市的100只股票,近五年的半年报业绩增长都拉了出来,放在下图中,看图说话:
谷歌、亚马逊、脸书、奈飞、AMD、阿斯麦尔、高通,近五年业绩都实现了3倍左右的增长,
其中英伟达和特斯拉、博通更是增长了34倍和15倍和10倍!
这些公司像英伟达、特斯拉都是后起之秀,属于科技革命里冒尖的独角兽典型,
谷歌、亚马逊、脸书则是老牌科技龙头,通过不断投入科技研发,强者恒强,
当然纳斯达克里也有被比下去的,比如星巴克五年业绩零增长,英特尔从盈利到怒亏37亿美金,
说明纳斯达克也不是都业绩好,消费医药股没业绩,没跟上科技革命的公司股价也没啥增长,估值也低,无甚可说,
至于为什么美国科技股整体业绩这么好?
于老登来说,是技术创新的叠加式S曲线形成的护城河,互联网用户每增加一个,就增加一份业绩,前期的成本已经扑建好了,平台型商业模式带来持续现金流复利;
于小登来说,是创新背后的巨额利益驱动,由科研支撑的“科技-资本复合体”,美国苹果、特斯拉、谷歌、open ai的AI(背后股东微软),英伟达AI显卡,近几十年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由美国引领...
私有产权、专利机制的良好保护,新产业投入获得大量效益,再反哺投入,本质是科技土壤培育成功的直接证明,
所以问题回来了,AI到底是不是泡沫?
我相信任何率先使用AI前沿模型的高知人士,都不会贸然承认AI是泡沫的观点,否则也不至于东大在后面玩命
追赶,你看东大会追元宇宙不?
AI后续运用场景实在太多,可以说生活方方面面都摆脱不开AI,各类场景完全大概率都会被AI改造一遍,
马斯克有一句话挺有意思:“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也不会有App;手机只用来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它会根据AI预测你最想看和听的内容并实时生成。所谓‘手机’其实只是用于AI推理的边缘节点。”
只有无法落地的东西才叫泡沫,AI显然不算。
更可怕的是,等AI信息浪潮过去,下一轮硬件浪潮又来了,阁下如何应对,继续唱空?
一直唱空迟早会跌,因为历史上没有永远的技术革命周期,等科技推动的经济增长周期放缓,成长增速和股市估值,自然也就下来了,再或者你好巧不巧遇上川普搞事,疫情,加息一系列黑天鹅来那么一下,就感觉自己行了。
但每一轮下跌能不能跌回当初踏空的位置,就不好说了,投资要想完全避开美股,代价有点大。
另外,如果要说泡沫,显然大A的科技更像泡沫…
不信我们来看科创50,
科创50
如图, 2020年科创50里上市时的成分股合计利润为141亿,2025年目前为147亿,也就是五年利润仅增长4%,但市盈率却高达163倍,说明业绩一般,但指数估值却相当惊人。
这种你说存在一些泡沫,我想应该是没什么疑问的。
而说纳斯达克100的泡沫很大,显然需要更严谨的给出结论。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宏观经济、全球投资的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的gzh:思哲与创富,每日复盘分享最新投资干货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