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碳界团队】
2025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下称《规划》),系统部署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9大方向34项重点任务,也为新时代乡村双碳与新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其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农业用地释放出来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量20%左右,而其中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3%左右。因此,探索农村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发展的协同路径,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农村双碳部署与新能源发展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绿色转型机遇
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加剧等多重挑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农村绿色转型,既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规划》中明确的9大方向的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就是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规划》明确,在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任务方面,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核心机遇是低碳农业的发展,即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模式,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比如通过发展"猪-沼-果""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在农村地区需要大量的绿色技术支撑。比如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农业绿色技术体系,为农村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开展绿色发展理念培训,提升农民对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等。
而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任务方面,《规划》也提出,要健全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机制。同时,开展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绿色金融支持。
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碳界,培育绿色产业新业态也是关键举措。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要抓手。实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业控排等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构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
农村清洁能源机遇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强度较大。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以及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新能源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独特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关于农村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优化能源供给,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发展清洁能源,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早在2023年,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起来看。
《通知》的下发即是为了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拉动产业链延伸。
目标是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以可再生能源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基本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安全可靠的农村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两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名单合计23个地方。
结合《规划》明确的大方向以及此前《通知》可知,未来农村地区的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核心落地方向有三点:
一是清洁能源发电的开发,重点是风电与光伏发电的开发建设,其中核心又是推动分散式风电和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开发,支持并鼓励试点地区的小区、自建房、公共建筑等各类屋顶和设施农业等建设一定比例光伏发电。此外,同时支持在试点地区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
二是清洁能源非电资源的开发,推动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在清洁供暖上大力支持采用热电联产、大型生物质锅炉等集中供暖模式。以及推动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开发生物天然气项目和开展纤维素燃料乙醇试点示范。
三是推动乡村能源站的建设,乡村能源站核心功能是具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诊断检修、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生物质“收储运”及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质锅炉和地热供热以及节约与技术推广服务等。同时加速推动城镇清洁供热供电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
此外,《规划》中关于新能源汽车与绿色智能家电等都是放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这一重点任务上提及的,结合《通知》来看,农村能源消费升级与革命核心是推动清洁能源的高效使用,包括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电能替代,比如农业生产领域的电气化改造和农村生活用能的电气化水平;同时深入推动农村交通领域的电气化,包括新能源汽车推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交通的电气化。
而在巩固提升农村电网的建设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未来将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终端应用规模与水平,包括公共基础设施与新能源发电的一体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以村镇为单元的新能源微能网建设,推动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结合的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建设以及绿电直供。
未来,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应用与农村智能化能源网络系统建设也将提速,前者包括对农村应用场景针对性的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创新技术应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在新能源与农村相结合场景的应用。后者包括适应分布式能源并网与多元负荷的智能配电网构建以及电、气、冷、热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设。
高维视角看农村
农村的发展要从全国视角下看,具体农村双碳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个国家的双碳行动与能源变革规划去厘清思路。
对企业而言,在整个双碳与新能源业务产业落地时,应该思考现有业务针对农村地区场景的创新开发与应用。发展农村新能源不仅能够助力农村地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当前,农村新能源发展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进步加速、市场需求增长的多重机遇叠加期。
对企业而言,双碳与新能源业务往农村地区下沉市场布局时,也要将乡村振兴视角作为一个切入口,业务布局上如何与当地人群的创富机制、帮扶机制等相结合,将分散的村镇点、分散式农村人群作为公司业务版图的一个点去看待,用企业产业落地的视角将农村网点变成企业业务落地的一个业务点,从企业视角将其整合成一条线、一个面乃止一个体,将农村地区作为投资对象,而不是单纯当作一个待开发对象,单纯的农村开发成本太高,以投资的角度去思考落地模式才能探索出一条最低成本盘活下沉市场的资源、人才、智力等核心要素。
再有,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作为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的政策,其中也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规划,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双碳行动、绿色转型包括《规划》、《通知》等等系列政策,从经济视角看,核心都是要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开放性、创造性和流通性。《规划》与《通知》下出台都为农村双碳行动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一条探索方向,从国家视角看,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家关键是下沉市场双碳与新能源开发应用的效率化、规模化、资本化等等!
农村绿色转型与新能源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多措并举,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一位长期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从业者告诉碳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尊重下沉市场规律,确保农民在新能源发展中真正受益。只有将新能源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