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初宣布将5月份日均产量提升41.1万桶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于周六再度抛出“增产炸弹”——宣布6月份将继续增产41.1万桶/日。
这一消息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事实上,市场早已提前嗅到“山雨欲来”的气息。在周六决议公布前的一周(4月28日至5月2日),国际油价陷入剧烈震荡。其中,纽约WTI原油主力期货价格累计下跌7.36%,伦敦布伦特原油主力期货亦录得6.61%的周跌幅。
6月继续增产41.1万桶/日
本周六,遵循自愿减产协议的欧佩克+八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举行了线上会议,一致达成共识:在5月产量基础上,6月再将日产量提高41.1万桶。
根据欧佩克官网公布的具体方案,哈萨克斯坦6月石油产量将提升至150万桶/日,俄罗斯增至916.1万桶/日,沙特阿拉伯则调至936.7万桶/日。
在官方声明中,欧佩克+强调此次增产决定基于"当前低石油库存所反映的健康市场基本面"。该组织同时重申,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若出现不利变化,增产计划随时可能暂停或取消。
此外,欧佩克+还特别提到,此次增产安排也为此前存在超额生产的成员国提供了加速补偿的机会。
此前,为抵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石油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欧佩克+核心八国多次宣布减产,试图通过收紧供应稳住油价。但自去年12月会议起,欧佩克+便释放政策转向信号,宣布从2025年4月起,以每月增产13.8万桶/日的速度逐步取消减产。
这一政策调整背后,实则暗藏其组织内部的利益博弈。消息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正积极推动加速解除减产协议,此举被视为对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违规成员国的"惩戒"。
这两个国家长期超配额生产,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不仅大幅提升雪佛龙运营的田吉兹油田产量,更直言“在决定石油产量时将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而非欧佩克+的利益”,这致使组织内部矛盾持续升级。
该知情人士表示,即便可能引发油价长期低迷,沙特仍决意扩大供应。
前欧佩克雇员、现就职于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的豪尔赫·莱昂(Jorge Leon)认为:“上个月的决定是一个警钟。今天的决定明确表明,沙特领导的欧佩克+正在改变战略,寻求在多年减产后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油价或进一步下跌
当下,美国向世界各国挥舞关税大棒,令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因此原油价格持续承压下行。今年4月初,国际原油市场遭遇史诗级暴跌,油价跌至四年来的最低谷,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60美元/桶关口。
在此背景下,OPEC+的增产决策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产量增加将进一步打压本就脆弱的油价。
瑞银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预测,受贸易紧张局势和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影响,油价周一将因欧佩克+消息而下跌。不过他也强调,“我们继续称这是一次‘有序’的减产解除,而不是一场市场份额之争。”
尽管国际能源署(IEA)此前发布的报告传递出一丝需求增长的积极信号。该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10万桶/日,较2024年的87万桶/日有所回升。
但这一预期并未改变多数机构的悲观判断。早在4月份,高盛便基于对全球GDP增速的下调预期,尤其是对美国经济停滞的判断,大幅下调油价预测。该行将2025年12月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预测价每桶下调4美元,分别降至62美元/桶和58美元/桶;并预计到2026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58美元、WTI原油为55美元。
4月29日,巴克莱银行同步下调原油价格预测,将2025年布伦特原油目标价调低4美元至70美元/桶,并预计2026年均价将回落至62美元/桶。该行还警告,预计2025年油市将出现每日100万桶的供应过剩,2026年则将出现每日150万桶的供应过剩。
5月3日,高盛进一步表示,预计从2025年下半年起,伊朗的供应将继续出现适度下降。继续估计全球经济放缓或欧佩克+自愿减产220万桶/日的计划完全逆转,可能会在2026年将布伦特原油价格推至40美元的区间,在不太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低于4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