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其逐步向物理世界延伸,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正逐渐成为瞩目的焦点,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波浪潮。简单地说,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其核心理念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行为需要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实现,而不仅仅依赖“大脑”的运算。2025年3月,具身智能更是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足见其战略意义与重要性。
在这股浪潮中,博雷顿凭借其产品在矿山场景的深度应用,成为具身智能技术工业化落地的标杆企业。不仅重新定义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边界,更是展现出了“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的姿态。今日,博雷顿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为1333.HK。
矿业新生态觉醒,博雷顿以具身智能逻辑重构采矿生产力DNA
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新能源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涵盖纯电动装载机和电动宽体自卸机,提供低碳、绿色、高效的运力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如矿卡自动驾驶和装载机远程遥控驾驶,以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博雷顿不断推进电动化与智能化结合,像研发无驾驶室装载机实现远程操作、减少人力需求,凭借整车研发、技术整合、生产制造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新能源工程机械及重卡领域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向绿色转型和智能化进程发展。
矿山,这个曾因高危、重污染而饱受争议的领域,如今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传统矿山作业中,轰鸣的燃油机械、粉尘弥漫的作业面、危险系数极高的操作场景,与当代绿色转型需求形成尖锐矛盾。而在矿山这一特定场景中,博雷顿的产品完美诠释了具身智能的理念。
博雷顿的突破性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将“无人驾驶”或“电动化”标签贴在矿山设备上。以其无人驾驶矿卡为例,其运行完全是在具身智能的逻辑框架下。当一台满载矿石的无人驾驶矿卡行驶在崎岖山路上,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构建三维环境地图,悬挂系统实时感知路面力学变化,而在远程及自动化技术组合的支持下,液压装置根据矿石硬度调整挖掘角度。不难看出,这些看似冰冷的机械部件,已形成了类生命的“感知-决策-行动”闭环。博雷顿也成功重构了工程机械的本质,完成了从“钢铁躯壳”到“工业生命体”、从“程序执行者”到“环境交互者”的进化。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采矿作业效率,也真正将人从高危、重复的作业中解放,提高安全性。
站在更加宏大的视角去观察,博雷顿的实践何尝不是揭示了具身智能的进化方向呢?
智能体不必拘泥于类人形态,在矿山这类半结构化场景中,机械结构与作业需求的高度适配反而更容易催生出更加务实的智能化路径。这种扎根于产业需求的创新,或许比实验室中的人形机器人更能体现AI与物理世界融合的本质——智能的价值不在于模仿人类,而在于创造人类无法企及的新生产力。
零碳矿山深度推进,解锁绿色发展密码
除了通过技术革新重塑采矿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积极打造智慧矿山之外。为响应社会对绿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博雷顿也在持续推进零碳矿山的建设。尤为难得的是,博雷顿实现了“绿色不误发展”,正以“零碳”方式改写矿山的经济模型。
在绿色发展方面,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博雷顿的业务范围也已经覆盖到清洁能源得生产、储存和利用。目前,博雷顿正在开发一种集光伏发电、储能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专有直流光储充能源系统,并将其商业化,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在整个使用周期的碳减排。
而在成本效益方面,博雷顿从技术上解决驱动电机及工作电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功率分流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并降低维修和维护成本。据招股书披露,在五年的使用寿命内,博雷顿的五吨级电动装载机每台合计可净节省约120万元,而其105吨级的电动宽体自卸车在重载上坡作业和重载下坡作业中,每台可节省约220万元和120百万元。
总结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拐点上,博雷顿以极具前瞻性的产业实践,为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树立了标杆。同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司更是以零碳驱动的技术路径重新定义了绿色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这种将具身智能的“物理交互力”与绿色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深度融合的范式,使得博雷顿展现出超越单纯技术迭代的产业革命价值。在未来的征程中,博雷顿也将继续探索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推动绿色发展的深入实践,为构建更加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工业未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