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新一轮存款降息或将来临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作者:明明  章立聪  史雨洁  杨宏宇

驱动因素有哪些?

近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央行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以及存款定期化的问题,存款降息确有必要。我们认为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对于债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

存款降息规律梳理。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商业银行运用多种方式控制存款利率,从不同渠道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序下行。通过对存款降息历史的梳理,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三条规律:第一,降息节奏上往往是“大行领头,小行跟进”;第二,不考虑降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暂停部分高息产品业务等方式,只观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的时点,我们发现其时间间隔在3-9个月不等。第三,控制存款利率的方式愈加多元,除了直接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以外,也可以通过限制其他高息揽储的方式引导银行负债成本下降。从存款降息的时间规律来看,我们认为今年二三季度,市场很可能再度迎来存款利率调整。

存款降息的驱动因素。

一方面,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从商业银行整个体系来看,净息差从2022年开始便跌破2%,此后一路下行,2024年末已经降至1.52%,成为当前银行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主要挑战。从今年实体经济修复的诉求来看,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控制负债端成本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存款定期化趋势虽然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资金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提高了高成本存款的占比,不利于负债成本的压降。尤其是考虑到许多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仍高于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这类产品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从而推动银行负债体系更健康地运转。

存款降息的潜在影响。

对于银行而言,存款降息有利于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给负债端稳定性带来更大的挑战,特殊时点资金面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波动。其次,存款利率下调将会降低对储户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量。此外,对于债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回顾历次存款调降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的关系,我们发现这一推论在大多数时点均成立。

风险因素:

流动性环境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与预期不符;中美关税谈判出现超预期情况;基本面运行与预期不符等。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2025年5月12日发布的《新一轮存款降息或将来临》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分析师:明明  章立聪  史雨洁  杨宏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