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浙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排行榜:海康威视118.64亿一骑绝尘

从金额看,浙江A股上市公司中,274家2024年度研发费用超亿元,26家超10亿元,1家超百亿元。2020年-2024年,浙股中共计149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

同花顺数据显示,浙江A股上市公司中,共计699家披露了2024年度研发费用情况。从金额看,274家2024年度研发费用超亿元,26家超10亿元,1家超百亿元。

85f6cabf57ca0da90881ff383a4d8d93.png

海康威视“荣耀王者”,11家公司研发费用去年同比增长超过100%

同花顺数据显示,排名前10的企业分别为海康威视、荣盛石化、大华股份、均胜电子、恒生电子、桐昆股份、完美世界、天能股份、芯联集成、卫星化学。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在研发费用超10亿的26家上市公司中,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各有4家,占比15.4%;汽车有3家,占比11.5%;传媒、电子、石油石化各有2家,占比7.7%;家用电器、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各有1家,占比3.8%。

其中,海康威视凭借118.64亿元研发费用位居榜首,且是唯一一家研发费用超过百亿元的浙江A股上市公司。

过去5年,海康威视研发费用持续上涨,2020年-2023年分别达到63.79亿元、82.52亿元、98.14亿元、113.93亿元。2020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超过500亿元,是浙股中名副其实的“荣耀王者”。

从投入增速看,2024年,浙股中有44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40%;有26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50%;11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具体包括浙江东方、明牌珠宝、钱江水利、诚达药业、杭州热电、东望时代、ST目药、中坚科技、亨通股份、会稽山、长鸿高科。

2024年度,万胜智能研发投入达8312.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95%,占营业收入的8.87%。基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公司在2024年度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等重要奖项;同时取得CMMI5级国际认证,标志着软件研发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91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32项。

11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过20%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浙股中共计149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38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电子有10家,占比26.3%;汽车有8家,占比21.1%;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各有4家,占比10.5%;电力设备、计算机各有3家,占比7.9%;交通运输有2 家;国防军工、基础化工、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各有1家。

银轮股份过往从商用车及工程机械热管理领域(第一增长曲线)切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第二增长曲线),又拓展至数字能源业务(第三增长曲线),在储能、数据中心等方向不断开拓;在机器人浪潮之下,再次把握住机器人发展机遇,提前进行专利申请及市场研究(第四增长曲线)。

2024年,银轮股份研发费用达到5.73亿元,同比增长16.90%。研发人员数量1,473人,占比14.04%。目前,银轮股份在上海、欧洲、北美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部分子公司亦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有11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20%,具体包括松原安全、安杰思、广立微、百诚医药、双元科技、江丰电子、卡倍亿、杰华特、斯达半导、臻镭科技、芯联集成。

其中,百诚医药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247人,占比69.47%。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持续加大创新药、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所致。

随着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百诚医药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秉承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思路,开展了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已取得1类新药的2个IND批件,完成11个2类新药IND申报,已获得10个IND批件。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原料药、制剂等在海外的注册进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