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

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BD,一内一外,不仅验证了迈威生物的研发成色与BD眼光,也向外界宣告着其跃过了“J曲线”转折点,加速步入上行通道。

J曲线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国家在开放过程中稳定度的动态变化。事实上,J曲线代表的这种走势,同样适用于迈威生物这类创新药企的发展,能够精准刻画企业从投入期迈向价值爆发期的状态:

前期技术沉淀如同J曲线下行蓄力,而此刻临床突破与BD兑现,正推动其进入陡峭上扬的质变通道。

对于迈威生物来说,经过多年投入,以差异化技术平台破局之际,又能以出色的BD合作深挖管线潜力,其未来已清晰可期——当技术储备、管线梯队、商业化与出海形成共振,迈威生物正在加速其J曲线的上升斜率。

/ 01 / BD加速价值释放

迈威生物日前宣布的两项近50亿元的BD合作,可以视为其完成了从创新投入到产出的拐点突破。

其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8MW0511)达成的BD,可以看作是一场典型的双赢合作。

对于迈威生物来说,产品力毋庸置疑,8MW0511作为第三代长效升白药,半衰期显著延长,给药便利性提升,直面百亿级升白市场;与此同时,5亿元的首付款+里程碑款,能加速现金流回血,也为其持续的研发投入提供充足弹药。

对于齐鲁制药来说,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传统药企势力,渠道覆盖与商业化效率优势明显。特别是在肿瘤药物领域,齐鲁制药的商业化能力突出。根据米内数据,2024年其贝伐珠单抗产品,以30.6%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同时,齐鲁制药在升白市场也深耕多年,实力很强,2017年曾独占近50%的市场份额。尽管后续面对竞争,但2023年其市场份额仍超30%。这想必也是迈威生物选择与之合作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引进迈威生物新一代升白针进行产品迭代,强强联合,也能帮助齐鲁制药进一步巩固其领先的市场地位。

简言之,双方联手,既能加速8MW0511放量,又能最大化共享市场红利。

当然,真正展现迈威生物BD“段位”的,是其与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BD合作。这不仅为其带来25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5.71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及销售特许权使用费,更重要的是,9MW3811成功出海,对应的是全球价值的深度挖掘。

因为Calico绝非普通玩家——背靠谷歌,专注“抗衰老”这一终极命题,并与艾伯维深度绑定,建立了累计高达25亿美元的合作;不仅拥有一众抗衰老领域的科研大拿,其CEO Arthur D. Levinson博士更是一位传奇人物,曾任基因泰克首席执行官,也是业内公认的生物科技最佳CEO。目前Arthur D. Levinson博士还担任苹果公司董事会主席,此前曾于2004年至2009年担任谷歌公司董事。

根据Calico官网,其已构建出一个由20多种早期和晚期临床前化合物组成的产品组合,涵盖癌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组织稳态和修复等领域。

而被Calico看中的9MW3811,是全球临床进度居前的IL-11单抗,目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处于临床阶段,已完成中、澳 I 期临床研究。IL-11作为新型促纤维化因子,在纤维化、代谢性疾病甚至衰老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去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Inhibition of IL-11 signalling extends mammalian healthspan and lifespan”,揭示了IL-11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抑制IL-11信号通路可以显著延长哺乳动物的健康寿命和总寿命。

这也为抗衰老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论文的作者建议,IL-11单抗疗法目前正在针对纤维化肺病进行早期临床试验,这可能为研究IL-11抑制对老年人老化病理的影响提供转化机会。

这意味着,Calico的入局,远不止于推进IPF适应症,其核心意图或许在于挖掘IL-11在抗衰老领域的巨大潜力。

这一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价值可能远超传统适应症。这也意味着,在Calico的加持之下,9MW3811能够为迈威生物带来的回报,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这两项BD交易,一项立足当下,确保现金流与市场根基;一项着眼未来,锚定前沿科学与全球价值。这也印证了迈威生物的BD智慧:

精准识别管线价值并匹配顶级伙伴,最终实现管线价值的“指数级放大”。

/ 02 / 技术平台打底

对于迈威生物来说,所有BD合作的背后,都离不开其技术平台的支撑。

在创新药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迈威生物构建了四个差异化且能相互协同的技术平台,完成了J曲线投入期的技术储备。

先来看其重点布局的ADC平台。新型抗体偶联技术平台IDDC™技术能够全面提升ADC载药的活性,且具有更好的均一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优势;新型载荷Mtoxin™(MF6)具有良好的药效、旁观者杀伤效果,以及抗多药耐药等优势。

与此同时,其ADC管线布局策略避开HER2等热门靶点,押注Nectin-4、B7-H3、CDH17等潜力靶点。

其中,9MW2821作为迈威生物的核心产品,是首个启动临床的国产Nectin-4 ADC。如下图所示,相比全球首个获批的Nectin-4 ADC Padcev,其在偶联技术和连接子上做了优化,采用半胱氨酸桥定点偶联,具有更好的均一性,同时使用定点连接子接头IDconnect™替换了马来酰亚胺(MC),使得稳定性更好。


更优的结构设计,使其在各线尿路上皮癌(UC)的临床,展现出BIC潜力。

具体来说,对于接受过一线治疗的UC患者,9MW2821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54.1%,这一数据已经超越Padcev的表现(37.5%)。而在一线治疗UC的1b/2期临床中,9MW282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将患者的ORR提高至87.5%,cORR为80%。

安全性方面,9MW2821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仅为23.8%,低于Padcev的63.2%,且无治疗相关死亡案例。

而在2025年ASCO首次亮相的7MW3711(B7-H3 ADC)、9MW2921(Trop2 ADC),则进一步验证着迈威生物ADC平台的产出能力。

ADC平台持续稳定输出的同时,迈威生物也已经在当前火热的TCE赛道完成卡位,建成了TCE双/三特异性抗体平台,并开发出首个临床前分子2MW7061。

其TCE平台同样主打差异化优势,通过精准的工程学设计和抗体改造,能够平衡CD3亲和力、分子构型、肿瘤相关抗原(TAA)筛选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风险等复杂因素。其差异化设计策略能够根据候选药物定制开发,进而优化抗体稳定性、表达量和生产流程。

基于该平台研发的2MW7061(LILRB4×CD3)针对单核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1+2构型,在临床前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表现良好安全性。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两大通用技术平台,B细胞筛选平台和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前者能高效筛选天然全人源抗体,后者则实现抗体新分子的快速挖掘与优化。这能够为公司管线开发提供支持,包括单抗研发和特色平台抗体库供应。

这些得到验证的平台,正是迈威生物可持续创新的引擎,支撑其J曲线从投入期向爆发期过渡。

/ 03 / J曲线爆发的多级火箭

以技术平台为基,BD加速价值释放,意味着迈威生物已经跃过了“J曲线”转折点。当然,要想增长曲线真正持续上扬,核心还在于管线梯队能否支撑。

这方面,迈威生物也已经凭借仿创结合的策略与梯队分明的管线布局,为自己构建了三级增长引擎。

1)现金流基座:

与大部分未有商业化产品的创新药企相比,迈威生物拥有生物类似药的基本盘,4款已上市产品(迈粒生、迈卫健、迈利舒、君迈康),能够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持续反哺研发。

迈粒生的最新上市及与齐鲁制药达成的合作,进一步夯实着其商业化产品的增长势头。根据太平洋证券测算,随着上市销售放量及三代长效 G-CSF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迈粒生2030年的销售峰值将达到5.72亿元。

与此同时,生物类似药的出海还有望加速放量。目前4款产品已经在新兴市场达成了大量合作,并在多个国家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根据太平洋证券测算,迈利舒和迈卫健2032年的销售额峰值将超17亿元。

2)后期管线快速放量:

16个产品管线,涉及肿瘤、眼科、血液、免疫、骨科等领域,兼具广度深度及差异化。其中,3个处于关键注册临床、pre NDA阶段的产品(9MW0813、9MW2821、9MW0211)将率先接替发力。

其中,9MW0813已于2025年1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了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待收到反馈后将正式提交NDA,有望成为国内前三上市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根据迈威生物公告,预计2027年9MW0813将成功上市,上市4年内销售总额预计18-25亿元。

前文提及的9MW2821,则将成为拉动J曲线陡升的强力引擎。核心在于,其当前围绕UC开展了三项临床,在UC二线治疗和一线治疗领域,9MW2821是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Nectin-4 ADC,UC围手术期联合治疗的II期临床也即将启动。同时,9MW2821单药及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考虑到9MW2821目前展现出的BIC潜力,及UC领域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其商业前景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9MW2821多适应症拓展潜力大。

因为Nectin 4除了在UC中显著高表达,在三阴乳腺癌、宫颈癌等多个实体瘤中同样高表达,目前9MW2821已经在三阴乳腺癌、宫颈癌和食管癌开展了多项临床探索。其中,在宫颈癌二线治疗领域,9MW2821是全球唯一一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Nectin-4 ADC产品,2024年2月到7月之间获得FDA授予3项“快速通道认定”和1项“孤儿药认定”。

这样一款潜在的广谱创新大单品,无疑会加速迈威生物J曲线的上升斜率。

3)BIC/FIC管线储备足:

除了9MW3811,迈威生物手中还握有多张“王牌”。典型如9MW1911(ST2单抗):国内进度第一、全球第二,目前正处于COPD(慢阻肺)II期临床阶段。

9MW1911针对的 IL33/ST2 通路,是度普利尤单抗所针对的IL-4/IL-13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通路,具有更广泛的抗炎症反应,在哮喘、特应性皮炎、COPD等过敏性疾病中潜力巨大。

同时,相比度普利尤单抗,ST2单抗针对COPD患者有着差异化优势。前者只适用于2型炎症的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300个细胞/μL),ST2单抗则针对低嗜酸性粒细胞COPD人群(流行病学显示COPD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小于300个细胞/μL的患者居多,而一项研究显示这类患者约占COPD总人数的31%)。

9MW1911正快速推进临床II期研究,在COPD患者中初步体现了疗效,若下半年I/II期COPD临床数据读出顺利,将具备极强的出海潜力。

· 9MW3011(铁稳态调节单抗):国内首家进入临床,全球第一梯队。靶向新型铁调素调节通路,同时,迈威生物凭借自身抗体药物开发的优势,开发了具有半衰期长、安全性好、治疗成本低的9MW3011,有望成为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疾病的变革性疗法。该药物也实现了迈威生物在创新药领域的首个出海,总里程达到4.125亿美元。

· 1MW5011(骨关节炎小分子药物):靶向全新机制,具备FIC潜力,有望突破骨关节炎治疗困境。

这些管线均占据领先身位,同时瞄准巨大未满足需求,以此构成迈威生物未来增长的“三级火箭”。

整体来看,这种“现金流产品+临近商业化管线+中长期储备”的管线梯队,正是迈威生物J曲线跃过拐点后持续陡峭上扬的核心动能。

事实上,迈威生物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创新药企从研发驱动迈向价值兑现的一个缩影。当技术储备、管线梯队、商业合作能力形成共振,其价值的释放将不再是线性增长,而是跨越阈值的指数级跃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