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也没人喝了?停牌三个月才交出财报 澜沧古茶上市即变脸

海闻社观察 无人饮茶。 从普洱茶第一股到资本弃子,澜沧古茶只用了18个月。 6月30日深夜,澜沧古茶的投资者终于等来了那份难产的2024年财报。两天后,停牌整整三个月的澜沧古茶终于复牌交易。

海闻社观察 无人饮茶。

从普洱茶第一股到资本弃子,澜沧古茶只用了18个月

630日深夜,澜沧古茶的投资者终于等来了那份难产的2024年财报。两天后,停牌整整三个月的澜沧古茶终于复牌交易。

2024年澜沧古茶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61亿元,同比下降31.5%;实现毛利约为1.88亿元,同比下降46.8%;实现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净亏损约3.0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亏了2023年净利润的3倍还要多。

令人费解的是,成绩单这么惨烈,复牌当日,澜沧古茶开盘竟一度暴涨83%当然,狂热只持续了15分钟,股价便如泄洪般回落,最终收于3.11港元,涨幅定格在1.97%,留下了一根高耸入云的上影线。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对于报告期内出现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澜沧古茶表示,一方面源于市场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线下实体门店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则是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冲击,与白牌产品迅速发展的对公司市场的挤压。

这显然不仅仅是消费疲软的问题,新消费依然繁荣,疲软的是澜沧古茶自己。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8亿元,与上年正向的2172万元形成鲜明反差。而存货余额却攀升至9.03亿元,同比增加6200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67.3%

9亿元的茶叶,这是一个多夸张的数字。按照公司仅0.2次的存货周转率,如此巨大数额的

平均要在仓库沉睡5年才能卖出,而普洱茶最佳品饮期仅3-5年,这意味着大量的存货未来可能将不得不因废弃而减值。

492家经销商门店、17家自营店组成的销售网络,曾是澜沧古茶的核心壁垒。2024年,这个体系却遭遇毁灭性打击。报告期内,公司向经销商销售收入1.81亿元,同比暴跌52.3%,门店数量较2019年锐减140家。

谁都知道在线下崩塌的时刻,线上渠道的转型刻不容缓,但澜沧确实在这个方向上步履维艰。去年,澜沧的电商平台收入仅7910万元,虽增长11.4%,但3770万元的线上推广费吞噬了近半利润,同比激增67.7%

更致命的是,由于没有统一的价格管理体系,线上线下产生了剧烈的渠道冲突,线上低价促销直接冲击线下门店价格体系,左右手互搏,伤得终归是自己。

唯一亮点是KA大客户渠道,也就是来自会员制商超及茶饮企业的收入,达到5450万元,同比激增173%。但这块增量仅占营收的15%,远不足以弥补主渠道的失血。

曾让资本眼前一亮的高端产品线全线溃败,1966系列高端普洱收入2.28亿元,暴跌37.4%,核心产品均价高达471-50420/公斤的定位在市场寒冬中显得格格不入。年轻化尝试的茶妈妈及岩冷系列也反响平平,收入同样也出现下滑。

日常经营以外,澜沧的内部矛盾也逐渐凸显。2025年初,服务公司17年的总经理王娟突然辞职这位持股9.91%的第二大股东、公司灵魂人物之一,在股东“逼宫”下黯然离场。

更惊人的是,澜沧古茶还把资产弄丢过。当时,子公司广州康瑞通过三方协议置换茶叶,却被合作方提走35吨新茶未归还。尽管前任高管承诺赔偿,但暴露的内控漏洞令人咋舌。

近几年,传统茶行业的处境确实艰难。2024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257.55亿元,同比下降2.66%。不仅是直播电商颠覆渠道格局,在内需整体下行的影响下,消费者转向“质价比”时代,白牌茶叶与奶茶反而成了消费者的心头好。

与此同时,普洱茶市场内部正在分化,陈化5年以上的年份普洱茶赛道逆势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且31%的消费者为40岁以下人群。但澜沧古茶在该领域布局薄弱,未能抓住结构性机会。

澜沧古茶6月初曾掀起“99店”开业潮,试图打造融合品鉴的“第三空间”同时加速布局KA渠道和原料茶业务。

新任总经理周信忠的快消背景,能否带领这家拥有509家门店却日亏84万元的老牌茶企突围?当存货周转天数长达1825天,线下渠道平均每月流失4.7家门店,这场自救更像与时间的赛跑。

普洱茶不会消失,但属于传统经销模式的时代正快速落幕。害怕收不到好茶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不能成功占领未来消费群体的心智,茶收上来变不成钱可能才是行业最大的共识。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茶饼沉默无声,默默计算着流逝的最佳品饮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