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近日,小米YU7正式开售,开售18小时,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销售火爆。
在这款“现象级”车型走热之时,一家为其提供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也来到资本市场的门前。
近日,获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不过,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斯坦德机器人能否借小米YU7的东风,实现从“烧钱换增长”到“自我造血”的关键一跃,成为斯坦德此次闯关港交所的核心命题之一。
1、哈工大校友创办,获小米投资
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政策的助力以及市场的需要,一大批开发机器人的企业快速发展,斯坦德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营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是针对工业场景中物料搬运、作业执行等任务需求,可以应用在3C、汽车、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在公司初创时,创始人团队是一群刚刚毕业的年轻人。
2013年7月和2015年7月,王永锟分别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及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6月,时年24岁的王永锟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且很快就获得了罗鸿的200万元天使投资,每股成本0.31元。
公司的多位联合创始人同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联合创始人李洪祥2014年6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目前负责斯坦德机器人的产品研发管理。
此外,联合创始人王茂林、赵易豪、吕凤池都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
一群年轻人创业,一头扎进了十分火热的智能机器人。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3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2%。
工业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助力。在成立后,斯坦德机器人得到了诸多资本的关注。
招股书显示,斯坦德机器人获得天使轮融资后,又获得了七轮融资,其中包括小米、博华资本、梁溪投资等知名度较高的明星资本。
其中,2023年,小米集团旗下公司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1.5亿元的价格认购斯坦德机器人60.35万股股份,每股成本8.08元。
在2024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后,斯坦德机器人的投后估值已经达到21亿元,已经较八年前的天使轮融资增长了超100倍。
2、3年亏损2.73亿,销售人员薪酬远高于研发人员
目前,斯坦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是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包括三类:
标准型机器人,配备前进、后退及原地旋转运动功能可以为各种复杂的场景提供流动性;
功能机器人,拥有背负、传输、叉取牵引等多种功能;
具身机器人,包括LINK和DARWIN两种类型,能够进行精细化操作。
凭借这些产品,斯坦德机器人也占据了一定地位。截至2024年12月末,按销量计算,斯坦德机器人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斯坦德机器人的收益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2.9%、31.6%和38.8%,也在逐年增长。
不过,公司尚未走出亏损的“泥潭”。
报告期内,斯坦德机器人的年内亏损金额分别为1.28亿元、1.00亿元和4514.4万元,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
斯坦德机器人的亏损和经营成本较高有关。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5770万元、5736万元和6460万元,占当年收益的比例分别为59.9%、35.4%和25.8%。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拥有281名全职员工,其中销售及营销人员共有41名。
2024年的销售开支中,薪酬及福利金额为3070.5万元,每名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约75万元。
从研发费用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5550万元、5610万元和3660万元,2024年的研发费用快速下滑。
针对研发费用下行,斯坦德机器人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对研发人员进行了“降本增效”。
2024年的研发开支中,2690.4万元用于员工薪酬及福利。截至2024年末,斯坦德机器人共有77名研发人员,每名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约35万元,薪酬水平还不及销售人员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斯坦德机器人仍处在亏损状态,王永锟的薪酬却快速增长。
2022年至2024年,王永锟的薪酬总额分别为35.3万元、121.3万元和120.2万元,2023年薪酬大幅增长。
(图 / 斯坦德机器人招股书)
斯坦德机器人的成长轨迹,既折射出机器人产业快速扩张的活力,也暴露出成长期企业在盈利平衡、成本控制上的挑战,公司何时能扭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小米YU7供应商,能否乘风而上?
近年来,工业智能机器人赛道十分火热。2025年,就有卧安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云迹科技、极智嘉等机器人企业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不过,工业智能机器人市场起步时间较晚,还处在“教育市场”的阶段,包括斯坦德机器人在内的大多机器人企业都在亏损状态。
机器人领域作为一个高投入行业,十分考验企业的资金链。
截至2024年末,斯坦德机器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35.8万元,较2023大幅增长。同期,其短期计息银行借款为4288.1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以完全覆盖短期借款。
(图 / 斯坦德机器人招股书)
斯坦德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等资产可以维持公司41.4个月的运营。
斯坦德机器人还在加速开拓客户。报告期内,其客户数量分别是147个、171个和208个。2024年公司新客户83个,较2023年下滑了4个。
截至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的客户留存率为52.6%,客户留存率走高。
此次和小米YU7的合作,或许是公司快速发展的机会。
斯坦德机器人表示,公司在小米YU7中提供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打造了全激光SLAM导航AMR自动化总装线,以及门线、外装、仪表板等多物料、载具类型应用,为小米YU7按下交付加速键。
斯坦德机器人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自己是小米汽车的梦想赞助商。
除小米之外,斯坦德机器人还向比亚迪、蔚来等多家汽车企业提供汽车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此次IPO,斯坦德机器人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既是机遇的窗口,也是对其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
在工业智能机器人赛道加速扩张的当下,如何将上市融资转化为技术突破的动力,并且持续改善盈利状况、进一步提升客户留存率、平衡研发与销售投入的结构,仍是绕不开的课题。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