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年报预告收官 目光转向下一个引爆点!

7月15日,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预告落下帷幕!

7月15日,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预告落下帷幕!

从各方统计数据来看,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Wind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4日19时,1013家 A 股上市公司披露了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516家预喜,占比50.94%。而兴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5日,151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中报/快报/业绩预告,披露率为28.60%。从已披露的公司看,2025H1全部A股以中位数/整体法计算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3.29%/68.74%,预喜率为43.29%。

综合各方业绩数据,行业层面的表现各有千秋。一级行业中,业绩高增的行业主要集中在AI 硬件、资源品和非银板块。在二级行业里,部分出口链、军工、传媒、消费等细分行业也展现出业绩高增的迹象。公司方面,约450家公司预计同比增长超10%,14家增幅超 100%,华银电力、北方稀土等近20家公司增幅更是突破1000%,业绩增长的爆发力引人注目。

当前,市场虽仍处于中报行情中,但随着业绩预告的收官,中报业绩的炒作力度或许会边际递减。这是因为大量公司的业绩已公之于众,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差逐渐缩小,单纯依靠业绩超预期推动股价大幅上涨的动能在减弱。后续对于中报业绩的关注,将更多聚焦于业绩的确定性。那些业绩能够稳定增长、所处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会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比如在AI硬件领域,与各大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在相关硬件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的企业,其业绩确定性相对较高;在资源品板块,拥有优质资源储备且具备成本优势的公司,业绩稳定性更值得期待。

而接下来,市场下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无疑是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

回顾过往,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在2024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中,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均作出了重要定调。财政政策从 “积极的财政政策” 转变为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彰显出2025年财政加力的强烈意愿,市场预期赤字率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举措有望落地。货币政策时隔十余年首次提出“适度宽松”,意味着2025年货币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降准降息力度有望加大。

对于本次政治局会议,市场有着多方面的预期。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预计会进一步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财政政策方面,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货币政策上,可能会通过多种工具的综合运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产业政策方面,科技创新依旧会是重点关注的领域。预计会继续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对于光伏、风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也可能会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消费领域,为了提振内需,可能会推出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如发放消费券、鼓励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推动消费升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对重要会议的预期是综合此前政策倾向以及多方机构观点得出的,具体内容还需留意会议及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从目前市场态度来看,由于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市场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出台大规模稳经济措施的可能性较低,若政策最终落地情况好于预期,或将对市场产生提振作用。

整体而言,随着业绩预告的收官,市场目光已转向政治局会议,我们需紧密关注会议动态,把握政策导向,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在市场变化中获取收益。在投资策略上,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科技创新主线: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与算力、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投资机会。这些领域受益于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成长潜力较大;

2、绿色能源主线:关注核电与储能、稀土与稀有金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在 “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能源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消费升级与政策受益领域:包括医药创新与消费医疗、设备更新与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与产业带升级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