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努力“变胖” 上半年预亏2.4亿元阵痛明显

海闻社观察 要想学会赢,要先学会输。 从永辉向胖东来学习进行调改至今已经一年时间,永辉超市所面临的第一份答卷依然是亏损。

海闻社观察 要想学会赢,要先学会输。

从永辉向胖东来学习进行调改至今已经一年时间,永辉超市所面临的第一份答卷依然是亏损。

714日,永辉超市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同比骤降185.71%,扣非净利润亏损则扩大至8.3亿元

去年上半年,永辉的业绩初次回暖,彼时公司尚盈利2.8亿元,而今年一季度还保有1.48亿元净利润,二季度单季亏损却高达3.88亿元。这是永辉上市以来半年度业绩中的第二大亏损纪录,如果排除2021年行业特殊情况外,则是公司历史最大亏损纪录。

永辉很努力,但这也确实是改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对于亏损的原因,永辉超市表示,2025年上半年共调改开业93家门店,门店调改需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人员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过程。

其次,公司于报告期内共关闭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闭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在供应链方面,超五成老商品被汰换,清仓损失全额由永辉承担,未转嫁供应商。

如此激进地整治,没有人能否认永辉超市调改的决心。永辉超市起源于福州的古乐微利超市,依靠生鲜市场走向全国。曾吸引牛奶国际、腾讯、京东等巨头投资入股,并在资本的支持下迅速扩张。

但随着后疫情时代复苏愿望破灭,永辉超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21-2024年,永辉超市营收从910.62亿元持续下降至675.7亿元,净利润也出现4连亏。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永辉超市决定垂死挣扎一番,找到在河南地区知名的零售巨头胖东来,寻求帮扶。

去年6月,胖东来完成对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的首店改造,该店开业当天销售额大幅增长。尝到甜头的永辉因此加快了调改步伐,在胖东来帮扶调改的同时,也独立进行自主调改。

20245月启动调改至20256月,124家门店完成改造,较原计划提速40%7月起以日均1店速度推进,目标9月底突破200家,2026年中完成全部门店升级。

据管理层披露,每家门店调改需经历2-3个月歇业期,期间旧设备报废率超30%,新投入智能货架、冷链系统的资本开支平均增加120%

调改店盈利后,30%利润用于员工分红。首批41家“稳态店”2025年一季度已实现利润7472万元,3月单月盈利1470万元。

目前来看,调改的成效可以说是初见端倪,今年端午节期间83家调改店销售额都有显著上升,不过在调改网络总体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成绩并不能逆转大盘,尚难抵消闭店导致的收入缺口。

如此规模的转型实验,自然也有新的巨头入局,比如名创优品的老板叶国富就很看好新永辉。

20249月,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3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今年3月,永辉超市董事会换届选举,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继续连任非独立董事;名创系提名的3名非独立董事叶国富、张靖京和王永平亦成功当选。张轩松继续担任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叶国富的入主暂时并没有表达出强烈的与名创优品的协同愿望,其个人表达的更多的是看好永辉的主观情感。在公司的改革过程中,叶国富是深度参与的,甚至亲自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就为了表达对永辉新模式的期待。

当前,国内零售乃至整个内需产业都面临巨大的变局,传统“大而全”模式失效,过去长期有效的规模效应反而成为诅咒。在这种情况下,关闭227店比开93店更需要勇气。没有收缩的战略,实质是伪转型,永辉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胖东来模式强调对员工的呵护,但其局限于河南地区就证明了该模式的局限性,永辉这类全国化超市肯定无法简单复制,当前永辉调改店对员工的30%利润分配比例,较胖东来仍有差距。报表利润与员工福祉需要平衡,永辉的“半胖东来化”能否持续激发一线动能仍是悬念。

本质上,在高效物流平权化的当下,便宜已经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在焦头烂额面对生存危机的零售企业背后,是零售业从交易场向生活场的价值回归。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