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情好起来,上证指数也站上了3500点,因此后台有不少人留言想通过投资基金跟上现在的行情。
但问题也很尖锐:市场变幻莫测,该怎么赶上平均水平?
如果能用笨办法锁定“被动收入”,是不是无疑会让投资更有 “获得感”,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时,稳定的分红能像 “定心丸” 一样,既让你分享行情上涨的收益,又能通过现金流对冲部分不确定性。
而能同时满足 “跟上平均水平” 和 “持续被动收入” 的,红利指数基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是红利指数呢?
核心还是红利指数汇聚了高股息率的公司。
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
第一步,选出样本池。先从中证全指的4957只股票里,筛选分红连续且稳定的公司,按照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过去三年股利支付率的均值和过去一年股利支付率均大于0且小于1的要求,选出符合条件的1816只股票进入样本池
第二步,选出成分股。从样本池中选出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份股。
最关键的一点,中证红利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这意味着股息率越高的股票,在指数里的权重越高,前十大样本基本都是银行、煤炭等高股息的公司。
中证红利指数选取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公司,通常需要连续三年分红,以期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
上市公司赚钱之后拿出一部分利润分给股东,就是股息,是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真金白银”的回报。股息率是公司分红与股价之比,股价一定的情况下,分红越多,股息率自然越高。
除了A股的红利指数,市场上还有聚焦港股高股息率公司的红利指数,例如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等。
当然,并非所有人追求的方式是相同的,有人想攒养老金,有人想获得更高收益,这时候需要调整策略。
如果让牛犇搭配,大概有四种红利投资的组合方式。
第一种:每月持续被动收入
适合人群:每月有固定支出,需要"被动收入"分红的刚需族。
投资:红利价值ETF(56370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红利低波动ETF(563020)。
从下图所示的分红评价安排来看,如果同时持有这三只产品,有机会每个月都获得分红。
不过要注意,基金分红不是 100% 保证的,得看基金当期是否满足分红条件(比如净值高于面值、有可分配收益等),但长期来看,高股息红利指数基金的分红持续性通常更有保障。
第二种:“红利+”不同因子
单纯追求高股息的红利指数,虽然能稳定分红,但遇到市场大跌时,股价波动也可能让持有人"心慌"。
适合人群:想要高股息,但又怕波动大,追求更稳健红利的。
投资方式:红利+其他因子指数基金,在"高股息"的基础上,叠加了低波动、低估值等其他因子筛选股票。
例如红利低波动ETF(56302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具备高股息+低波动的投资特征;红利价值ETF(563700)跟踪的中证红利价值指数,具备高股息+低估值的特征。
第三种:长期稳定复利
适合人群:有长期投资需求(5年以上),想"钱生钱"的稳健派。
投资:选一只年度评价分红的红利ETF,比如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把每年的分红直接再投回去,让分红转化为更多份额。
复利的魅力就在于——今天的分红是明天的本金,时间越长,雪球越滚越大。
第四种:稳中求进
适合人群:能承受一定波动(比如半年内不用钱),想博取超额收益的进取派,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投资方式:可将红利基金作为核心“现金牛”,用其产生的稳定分红,去投资于恒生创新药ETF (159316)、人工智能ETF (15981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更具成长潜力的赛道ETF。
相当于用“股息”去争取更高回报,本金安全垫依然牢固。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
1、基金在实际投资运作中,获得成份股分红需按相关市场规则缴纳税费等费用,投资者从红利基金拿到的现金分红率一般小于指数股息率。
2、市场涨涨跌跌,永远有热点轮动,但普通人最容易赚到的,往往是"不折腾"的。
3、高股息的基金有很多,无论从费率还是交易特点,ETF都是比较适合的基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