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最新财报再次成为市场焦点。2025财年第三季度,苹果总营收达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远超市场预期的893亿美元。其中,iPhone销售额同比增长13%,贡献了446亿美元收入,成为推动业绩超预期的核心动力。然而,亮眼数据背后,苹果仍面临人工智能布局滞后、监管压力加剧等多重挑战。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这份成绩单?
iPhone销售逆势增长:抢购潮与新机型双驱动
本季度iPhone业务的强劲表现超出市场预期4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全球关税调整引发的消费者抢购潮,二是2月推出的低价机型iPhone 16e的贡献。这款售价599美元的新机型填补了中端市场空白,成为拉动销量的关键。此外,苹果即将在9月发布新一代iPhone,市场对新品周期的期待也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然而,iPhone的增长能否持续仍存疑问。一方面,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安卓阵营厂商正通过AI功能加速创新;另一方面,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定价策略可能面临消费者疲软的挑战。尽管库克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难以想象没有iPhone的世界”,但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苹果如何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服务业务增长强劲,但隐忧浮现
服务业务仍是苹果财报中的亮点,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至27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等订阅服务贡献显著,而苹果与谷歌的搜索引擎合作协议每年还为该公司带来约200亿美元的稳定收入。然而,这一业务的未来并不乐观。全球监管机构正加大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审查,可能迫使苹果调整应用商店抽成政策;美国司法部也可能推翻与谷歌的搜索合作协议,直接影响苹果的利润来源。
此外,苹果在流媒体、支付等领域的拓展面临激烈竞争。以BiyaPay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正在跨境支付、数字资产等领域快速崛起,其低费率和高效率对Apple Pay构成潜在威胁。若苹果无法在服务生态中持续创新,这一增长引擎或将放缓。
AI布局滞后:苹果的“沉默”与投资者的焦虑
尽管库克在财报中强调“AI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但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作仍显迟缓。6月的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发布的AI功能未能打动市场,而竞争对手微软、英伟达已通过AI驱动股价屡创新高。库克坦言,苹果的AI战略更注重“设备端整合”而非大规模资本支出,但这一保守态度显然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期待。
更令人担忧的是,苹果推迟了新一代Siri的发布,而安卓厂商正加速将AI功能融入操作系统。库克虽表示“投资显著增加”,但苹果是否能在生成式AI、大模型等关键领域追上竞争对手,仍是未知数。若AI布局继续滞后,苹果可能面临硬件销量下滑与估值受压的双重风险。
投资者该怎么办?
面对苹果的财报,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增长与长期挑战。iPhone的周期性复苏和服务业务的韧性为股价提供了支撑,但AI进展缓慢和监管风险可能限制上行空间。在科技行业加速转向AI的背景下,苹果能否突破创新瓶颈,将决定其能否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当然,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和市场研判。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苹果在AI、硬件创新及监管环境方面的动态,合理规划持仓策略,把握市场机遇。
总结
苹果本季度财报展现了其核心业务的韧性,但也暴露了在AI时代的被动局面。iPhone的逆势增长和服务业务的稳健表现短期内或能支撑股价,但长期竞争力仍需观察其在人工智能、监管应对和生态创新上的突破。对于投资者而言,苹果仍是一家具备护城河的巨头,但其未来价值取决于库克能否将“AI宣言”转化为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