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大空间情报站7月篇】多元化发展加速,“电影+”启程

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VR大空间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20亿美元,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提升显著,从2020年的18%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37%,预计到2

近年来,VR大空间成功跻身消费者热衷体验的“新宠”行列,越来越多的VR大空间体验馆不再局限于景区和博物馆,而是纷纷走进商业街和商场,与广大消费者亲密接触。

自2023年《消失的法老》爆火出圈后,VR大空间内容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井喷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国内上线的VR大空间项目接近110个。从内容主题分类来看,历史类主题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4%;除此之外,还涵盖了文化IP类、科普类、科幻类、冒险解谜交互类、文娱IP类以及艺术体验类这六大类内容。

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VR大空间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20亿美元,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提升显著,从2020年的18%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37%,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0%。

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XR内容市场规模已达12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内容占比首次超过40%,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鉴于市场对大空间领域的持续关注,元力社对7月市场上大空间项目以及招标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

【情报提供】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点击公众号下方菜单“联系我们”,提供最新VR大空间、VR电影等新动向,感谢您的支持!

VR大空间项目

机械觉醒

7月15日,由国内虚拟现实头部企业新知元浪开发的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机械觉醒》,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幕。

《机械觉醒》V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以机械生物共存的未来世界为背景,通过高精度的空间计算、虚拟现实(VR)、LBE等技术,为用户打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冒险之旅。观众只需戴上VR头显,就能瞬间进入这个奇幻的世界,与队友并肩作战,共同解开机械生物失控的秘密。

封神·朝歌

7月31日,由新知元浪打造的 “新元视界· V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 正式在上海虹桥机场安检区开业,其核心展品《机械·觉醒》与《封神·朝歌》两款VR大空间产品。

《封神・朝歌》以 “历史穿越” 为核心,采用UE5引擎还原商周朝歌城风貌。

体验者化身为封神大战中的一员,与雷震子并肩作战、在摘星楼解密,场景涵盖初遇哪吒、商王入朝歌、妖狐降世、建造摘星楼等关键节点,每一步选择都触发不同剧情分支。其媲美3A游戏的画质与隐藏玩法设计,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

目前,该项目已落地全国多个文旅景区、文博馆及商业综合体等。

广府梦华录

7月1日起,海丝幻境《广府梦华录》VR特展将在顺德区博物馆正式开启。

《广府梦华录》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文化元素,借助国际领先的虚幻引擎与VR技术,对广州两千年的历史风貌进行了高精度的复原。

该特展构建了虚实交融的场景,让观众能够穿梭于多维时空之中。观众既可以漫步在坡山古渡热闹的市井街巷,泛舟于蕃坊商船之上,尽情领略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还能通过数字触感交互技术,与西汉螭虎纽玉印、东晋六面铜印章等文物的数字孪生体进行“亲密接触”。

一座金陵城

7月,国内图书馆界首部基于地方文化的沉浸式VR互动作品《一座金陵城》正式上线。

这部作品以夫子庙为核心场景,串联天下文枢坊、大照壁等著名文化地标,巧妙融入南朝名将陈庆之的传奇故事。通过国风动漫风格的视觉设计,结合LBE VR(基于位置的虚拟现实)技术,让体验者无需繁复设备即可自由穿梭于虚拟金陵,打造了“无边界XR空间”。

唐朝的荔枝

7月,以历史故事为蓝本的《唐朝的荔枝》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在华清宫正式亮相。

依托VR技术的时空穿越特性,游客将化身唐朝使者,亲历从长安赴岭南采运荔枝的完整历程。体验过程中,用户可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驾驭骏马疾驰于转运途中,并与沿途的商贾、驿卒等虚拟角色展开互动对话,通过完成线索收集任务获取保鲜秘方。最终,游客可亲手采摘殷红饱满的荔枝,运用唐代独有的冰窖贮藏技术进行封装,全程参与这趟跨越千里的"荔枝特快"历史重现之旅。

永不消逝的圆明园

7月4日,“中华文脉VR大空间”开篇之作——《永不消逝的圆明园》全球首发新闻发布会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该项目整体规划包含八部作品,将借助虚拟现实(VR)、大空间交互、国风游戏等多样化形式,构建起圆明园文化的数字IP矩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全新路径。

依托全球领先的虚幻引擎技术,《永不消逝的圆明园》项目对圆明园建筑群落进行了1:1的高精度数字重建。无论是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园林建筑,还是曾经惊艳世界的十二生肖报时喷泉,都在逼真的光影效果与细腻的纹理模拟中“重获新生”。

探索地外文明:飞向比邻星

7月4日,全球首部天文科普VR大空间体验项目《探索地外文明:飞向比邻星》正式亮相浙江省科技馆。

《探索地外文明》主题VR沉浸式体验展结合了天文、物理、航天工程多领域知识体系,通过五大板块内容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所有的天文数据均严谨真实,结合最新天文科研成果,完美还原比邻星系统的真实面貌。

在占地近250平方米的体验区内,观众可以通过VR望远镜仰望星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近距离观赏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壮丽景色,感受星际空间的深邃与神秘。同时,借助互动显示设备,观众还能接入新疆阿勒泰沙尔布拉克天文台的实时观测数据,远程观察太阳系。

东风路站VR大空间

7月4日,全国首家VR大空间体验区在郑州地铁2号线东风路站正式开放运营。

据了解,东风路站VR大空间提供多种主题选择,横跨历史、文化、科幻、奇幻的丰富内容,如《大唐穿越记》《火星使命》《重返金字塔》《戏鬼》《恐龙大冒险》等主题,体验者可以在数十至上百平方米的区域内自由行走、奔跑,虚拟形象在场景中实时同步,还能与其他参与者互动。

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

7月5日至13日,全球首个以“良渚古城”为原型设计的VR大空间体验项目——“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启试运营。

该项目基于考古团队多年实地勘测的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全球领先的3D高斯重建、动态渲染、沉浸式交互、多人同步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上亿面的高保真数字模型。从三重古城布局到河道村舍的房屋结构,从先民的服饰到室内的陈设,都力求立体还原良渚古城的原貌。

运河奇境

7月10日,国内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VR大空间项目——“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

展览背景故事是讲玩家作为一个时期的皇帝决定要不要迁都的故事,时长25分钟。观众戴上VR眼镜,一秒入戏当皇帝,跟着游戏NPC小河灵·安澜神游中国大运河。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唐朝的睢阳城之战,从南旺的分水脊梁到大运河上漂来的紫禁城。

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南京博物院 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

7月10日,南京博物院年度重磅展览“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南京博物院 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该展览以南京博物院明代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为主线,通过720°全景沉浸式、4K超清画质、大空间交互的VR数字形式,故事化、视觉化、沉浸式呈现明代历史背景下的水韵江苏。

神迹玛雅

7月11日,“神迹玛雅大型沉浸式VR探索展——神秘的库库尔坎”于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VR探索展运用1:1高精度扫描技术对玛雅遗址进行重建,借助3D数字还原技术,并融合考古学、遥感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让阿兹特克太阳轮、玛雅玉米神面具、玛雅鸟纹盘等60余件文物“活”过来,体验者无需佩戴特殊眼镜,裸眼就能感受到IMAX级的视觉质感。

最后的特提斯之海

7月17日,《最后的特提斯之海》VR-LBE大空间项目于首都北京(凤凰中心)启幕。

该项目深入挖掘并精准还原了远古海洋的考古数据与化石信息,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沉浸式体验内容。同时借鉴现代电影成熟的制作理念,设计了一条包含深海探险、潜艇坠落等情节的完整故事线,让观众置身于一场海洋冒险之旅。

农业文明

7月1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重大项目——“文明一万年·智能社会体验馆”,正式发布了核心剧情产品“农业文明”VR大空间模块。

“农业文明”场景以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作为创作背景,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角色以及高沉浸式的交互空间,生动呈现了插秧耕作、科举赶考、府衙断案、守城鏖战等一系列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生活场景。

盛世大明

7月18日,“盛世大明VR沉浸探索体验展”于南京明孝陵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展览既是首个以世界遗产明孝陵为主题的VR大空间项目,也是首个聚焦大明都城主题的行浸式VR探索体验活动。

该项目在创作过程中,以现存台基的扫描数据作为基础,同时参照《大明会典》《太常续考》等权威史籍的记载,通过严谨的学术考据以及先进的三维数字复原技术,首次实现了明初南京城全貌的1:1复刻。不仅如此,还权威复原了象征权力顶峰的明故宫奉天殿在明孝陵的翻版享殿。

逐梦月球

7月18日,“逐梦月球”沉浸式元宇宙探索体验馆正式登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该体验馆深度复刻了火箭发射、飞船环月对接、着陆器月面降落以及月球车月面穿梭等一系列真实航天任务场景,以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为蓝本,巧妙融合VR等尖端技术,借助实时动作捕捉与多感官交互设计,让每位踏入其中的体验者都能仿佛亲身“登陆月球”。

CAR时空·能源觉醒

7月19日至10月19日期间,全国首部汽车主题VR空间大电影《CAR时空·能源觉醒》亮相北京汽车博物馆。

作为全球首部全景式汽车工业沉浸剧场,VR空间大电影以创新性“时空叙事+科技人文”融合视角,借助MR与VR技术,融合空间计算、数字化交互技术等前沿科技,精准复刻了巴黎街头、紫禁城等历史地标。

永远的盛唐

7月20日,国内首部以隋唐文化为主题的中英文双语沉浸式VR大空间体验展《永远的盛唐》在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正式亮相。

据了解,《永远的盛唐》运用了全球领先的大空间追踪(LBVR)、三维重建以及XR头显设备技术,紧紧围绕“盛唐文化 + 国宝宝藏”这一主题展开。它以高精度的呈现方式,生动再现了诗仙李白所生活的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以及丝绸之路的辉煌壮丽景象。

探秘古滇

7月23日,全球首个以古滇文化为主题的VR大空间《探秘古滇》在云南省博物馆全国首发上线。

《探秘古滇》创作灵感源自青铜器,项目团队结合考古研究学者的专业成果与策展专家的文化想象,精心还原了古滇人农耕、狩猎、祭祀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

该项目深度融合历史考据、美术复原、数字建模与剧场美学等多种元素,依托LBVR技术路线,生动展现了古滇人生活的六大场景。从象征农耕文明的籍田礼,到神秘肃穆的祭祀盛典;从惊险刺激的矿洞探秘,到紧张激烈的丛林狩猎;从悠然惬意的河道溯流,到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全方位、完整地复现了古滇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郑和下西洋

7月24日,中国大航海沉浸探索VR展“郑和下西洋”于中国航海博物馆启动试运营。

该展览充分运用VR技术,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内开阔的自由移动大空间中,以1:1的比例精准复刻郑和宝船,为观众精心营造了一场自由移动、多角色互动的超写实场景跨时空历史体验之旅。

流淌的文明

7月27日,大型沉浸式VR体验项目——《流淌的文明》运河主题VR大空间在南阳古镇景区启幕。

在内容层面,以“时空探险家”的身份,通过繁华济宁·初临古境、御剑衙门·解密玄机、神猫传说·禹思追远、断桥决战·神兽镇蛟等四幕宏大篇章,融合真实历史与神话传说,步入流动的运河。在技术层面,告别传统VR的方寸之地,运用大空间自由行走技术在精心设计的广阔空间内自由探索;通过深度手势交互系统,亲手敲响四百年前的登闻鼓,御剑飞越大运河的古老衙门。

黑水云图

7月28日,首部3A级别《黑水云图》VR体验项目在张掖市博物馆亮相。

该项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历史场景进行重构,将丝路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还应用了全国首创的眼球互动技术,为观众构建起多维度文化感知的沉浸式体验。

从内容来看,在这场长达4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中,参观者将化身为2050年火星登陆计划的志愿者,亲身穿越沙暴肆虐的火星地表,深入探索悬浮于海底的神秘城市,一步步揭开古老火星文明消亡背后的秘密。在火星基地副站长“天音”和机器人助手“布鲁”的引导下,参观者将完成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任务,包括探索未知领域、实施紧急救援、解开复杂谜题以及逃离险境等。

火星登陆计划·起源

7月28日,在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具备3A画质的火星主题VR大空间项目——《火星登陆计划·起源》亮相。

从内容来看,在这场长达4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中,参观者将化身为2050年火星登陆计划的志愿者,亲身穿越沙暴肆虐的火星地表,深入探索悬浮于海底的神秘城市,一步步揭开古老火星文明消亡背后的秘密。在火星基地副站长“天音”和机器人助手“布鲁”的引导下,参观者将完成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任务,包括探索未知领域、实施紧急救援、解开复杂谜题以及逃离险境等。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

7月29日,《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体验空间在西安开启试运营。

该项目秉持“历史复原、电影叙事、科技呈现”的核心理念,综合运用XR(扩展现实)、数字空间再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全景式且富有艺术感的数字复原。

体验空间借助5K超高清视界、六自由度空间追踪以及精妙的手势交互技术,让观众仿佛摇身一变成为考古探险家,亲身领略两千多年前“金凫雁衔光引路,兵马俑阵列闻声”的宏大壮丽之景——亲手推开地宫大门,直面威风凛凛的兵马俑军阵。

大空间招投标

  • 7月3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2025年“双珠”计划世界文化遗产龟兹文旅IP培育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依据公告内容,此项目将深入挖掘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文旅价值,精心梳理并策划龟兹文旅IP。项目以龟兹文化为核心,围绕该IP,运用VR大空间LBE技术打造一款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涵盖剧本创作、设计开发、实地场景部署、空间布局设计以及装修等环节。项目设定的最高限额为5550000元。

  • 7月4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吴起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吴起革命纪念馆长征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馆采购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公告显示,此次采购的预算金额为1203600元。

  • 7月8日,中国政府采购网正式发布了2025年中国日报社中华文明元宇宙传播计划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该项目计划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华夏万象”IP的开发与运营,旨在深入挖掘红山、良渚、三星堆、殷墟、二里头、敦煌等重要文明遗产的文化价值。项目将融合AI、元宇宙、Web3等前沿技术,构建一个沉浸式、多形态且可持续扩展的数字文化体验体系,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原创数字IP。该项目设定的最高限价为700万元人民币。

  • 7月21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对外发布了VR大空间科学探索体验展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据了解,该项目资金来源于40万元国有资金,旨在打造一个专门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创新科普项目。该项目将借助VR大空间技术,实现多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体验,以此推动科普教育与前沿科技进行深度融合。整个体验活动计划开展为期2个月,主要服务青少年群体,力求在黑龙江省内树立起VR科普的标杆,并进一步延伸后续的科普文旅合作生态。

VR影院系列

7月11日,广州首家虚拟现实影院“望远境”于广州市文化馆开业。

国内首个宋代主题VR全感大空间项目《大宋风华录·满江红》在该影院亮相,且这一项目已成功斩获国家电影局虚拟现实电影的第017号“龙标”。

据悉,游客头戴VR设备,沉浸式进入临安盛景,配合全景建模的300亩视觉空间,亲眼见证南宋幻境。场景步入宋朝夜市,游客在100米空间内自由探索,通过裸手识别技术,在糖画摊前勾勒生肖、于擂台前组队参与复原宋瓷的竞技活动、合作触发饮酒喷火的比赛,完成组队PVP竞赛。

7月29日,全国首个虚拟现实移动影厅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正式揭牌亮相。

这个虚拟现实移动影厅以集装箱作为载体,内部配备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延展系统。借助精密的液压结构,集装箱箱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展开与抬升动作,进而构建出一个面积达180平方米且没有立柱遮挡的专业观影空间。

在揭幕仪式现场,根据现象级动画电影IP改编的全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长安三万里》举办了内部试映活动。观众只需戴上头显设备,就能瞬间化身赶考书生,开启一场30分钟的盛唐穿越之旅。

VR大空间目前正处于从“技术展示”向“内容创作”过渡的阶段,实现“数量、质量两手抓”,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