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证指数成功地站上了3600点,不少人的投资信心又回来了。
当然,还有一些朋友错失了前期行情的,现在想配置怎么办?
对于目前的市场状态,我更倾向于“不空仓、不满仓”的配置思路。
如果完全是空仓状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先配置一部分的基础仓位。这部分仓位一般更建议不超过50%的比例。
在配置标的上,可以采用“成长+红利”及“核心+卫星”的配置策略。
在标的选择上,成长风格的核心配置,可以优先考虑“科创综指”。
从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科创综这块近几个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持续上行”的特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
我们,科创综指将样本空间扩展至科创板全部上市证券(剔除ST/*ST及流动性不足标的),成分股数量从50只扩容至超500只,真正实现了对科创板“从独角兽到潜力新星”的全覆盖。
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或能够较为全面地分享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红利。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科创综指的成份股全面涵盖科创板五大核心赛道:
半导体: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设计/制造龙头,以及国产设备(北方华创)、材料(沪硅产业)等“卡脖子”环节企业;
生物医药:聚焦创新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医疗器械(微创医疗)、CXO(剔除后更纯粹聚焦研发型企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
新能源:覆盖光伏(天合光能)、锂电(容百科技)、储能(派能科技)等细分龙头;
高端装备:如工业母机(科德数控)、机器人(埃夫特)、航天航空(中航无人机);
人工智能:包括AI芯片(寒武纪)、算法(云从科技)、应用(格灵深瞳)等企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
若将科创50比作科创板的“头部俱乐部”(仅包含市值前50的成熟企业),科创综指则是“全板运动会”——它不仅包含科创50的全部成分股,还纳入了大量处于成长期的高潜力企业(如2024年以来上市的AI芯片、生物科技次新股)。从历史数据来看,在科技产业周期上行阶段(如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期、AI应用爆发期),中小市值企业的弹性优势更为明显。
进入2025年,中国的科技产业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国产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40%)、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国内头部企业AI芯片采购量同比增长200%)、新能源全球份额提升(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占比超80%),科创板企业作为产业链“主力军”,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
对于喜欢场外配置的朋友来说,亦可通过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的联接基金进行配置: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A类:023729,C类:023730)
对于初始配置的朋友,一般可以采取两种加仓思路:每一种是“先半仓,再回调加仓”;第二种是“周定投”,分成4-10笔,分1-2个月的时间进行分批加仓。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OTCFUND|58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