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机器人盛大召开,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大会现场,27款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成为全场最吸睛的存在——有的能完成端茶倒水、叠衣整理等家务,有的可在工厂流水线精准装配精密零件,甚至有企业展示了能适应复杂地形的救援机器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玉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开幕式演讲中直言:“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规模量产前夜’,未来3-5年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终端市场。”
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不仅仅是有企业家,还有我们这些投资者。从实际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市场资金持续加仓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这只ETF也由于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高纯度”受到大家的青睐。
王兴兴的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据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到2030年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别(占服务机器人市场的30%以上)。国内方面,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亿美元,2025年预计翻倍至16亿美元,核心企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均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部分产品已在汽车制造、物流仓储等场景商业化落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涉及核心零部件(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AI算法(如运动控制、环境感知)、整机制造(如人形本体设计)等环节,技术壁垒高且企业分散,直接选股难度极大。
而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紧密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在市场各指数中,含“人形机器人”最高。
过去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核心瓶颈是“运动控制不灵活”与“环境感知不精准”。但2025年以来,关键技术迎来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通用性”——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完成固定工序),它能适应非结构化场景(如家庭服务、医疗护理、商业导览)。
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30%——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竞赛,更是万亿级产业的起跑线。
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到2027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机企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80%”;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也密集发布补贴政策(例如对量产人形机器人的企业给予每台1万元补贴)。资本市场上,2024年以来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超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占比超40%),红杉、高瓴等头部机构纷纷布局——政策与资金的共振,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了关键助力。
我们的投资,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不会被世界改变的行业;一个是会改变世界的行业。
显然,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属于后者的。
对于,看好人形机器人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万亿级潜力(类比2010年的智能手机、2020年的新能源车),可将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或其联接基金易方达机器人ETF联接(A类:020972;C类:020973)作为组合中“成长赛道”的核心仓位进行配置,分享产业爆发红利。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OTCFUND|15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