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仍然是市场的热点。“AI”早已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革命——从全球首个开源多模态大模型突破万亿参数门槛,到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相继推出行业专用AI Agent(智能助手),从英伟达GPU芯片订单排至2026年,到AI应用端的企业服务软件渗透率突破40%……人工智能正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重塑千行百业。
从近几个月的实际数据来看,市场资金持续加仓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这也显示出了大家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信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是聚焦科创板这一“硬科技摇篮”,通过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精选科创板内真正具备AI核心技术能力的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低成本、高效率参与AI革命的工具。更关键的是,随着科创板对“硬科技”定位的强化,这只ETF正在成为AI产业链中“含科量最高”的投资标的之一。
该指数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企业,覆盖了AI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上游:算力与芯片
包括国产GPU芯片(如寒武纪-U)、AI训练服务器(如中科曙光)、存储芯片(如兆易创新)等,这些企业为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提供底层算力支撑(例如,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上万块GPU,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申万二级行业。
中游:算法与大模型
聚焦基础大模型(如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如医疗AI的鹰瞳科技、金融AI的同花顺)、AI算法框架(如浪潮信息的分布式训练平台),是AI技术的“大脑”。
下游:行业应用
涵盖智能制造(如工业富联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智慧医疗(如卫宁健康的AI辅助诊断系统)、智能驾驶(如中科创达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家居(如科沃斯的AI扫地机器人)等场景,是AI技术落地的“价值兑现环节”。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
看好AI对千行百业的颠覆性变革(如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可将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作为组合中“成长赛道”的核心仓位,分享产业爆发红利。
喜欢场外投资的朋友,则可重点考虑其联接基金进行配置:
易方达科创人工智能ETF联接(A类:023564;C类:023565)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OTCFUND|58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