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日,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创瑞通”)成功过会,迈出了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昊创瑞通成立于2007年,主要专注于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67236.55万元和86725.2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47%和27.22%,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并且,受益于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昊创瑞通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展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市场对其“客户高度集中”的质疑声不断:国家电网贡献了大部分营收。但深入行业逻辑会发现,这并非企业个体问题,而是智能配电行业的共性特征。
资本市场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深耕电网近20年的“小巨人”。而透过其招股书不难看出,昊创瑞通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技术壁垒、产品竞争力以及在“双碳”政策下的长期增长动能。
1、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构筑“硬核”护城河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需要庞大的电力作为支撑,中国早已成为全球发电量、耗电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中国的配电及控制设备发展较晚,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占据。在这种不利局势下,一些中国品牌通过深耕技术,终于打破了这一局面。
庞大的电力系统中,配电被认为是“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国信证券研报指出,配电网“四可”功能(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是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文件中反复提及。其中,国家能源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7年前完成90%地市配电自动化升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昊创瑞通以“配电技术引领者、智慧能源推动者、绿色发展践行者”为定位,深耕智能配电设备行业,为我国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绿色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而技术,正是其重要的抓手。
早在成立初期,昊创瑞通就确立了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实现了SF6环网柜相关技术的自主可控;2018年,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昊创瑞通,凭借在配电设备行业积累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提升,实现产品智能化;2021年以来,昊创瑞通继续依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截至目前,昊创瑞通已形成了以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技术为主的核心技术体系。其中,多款产品还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昊创瑞通自主研发的“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为例,其中内置固封极柱及隔离开关一体化、小型化的集成设计和高精度抗干扰零序电流传感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医药健康等其他领域)》;“环保型空气绝缘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HXGN12-12/T630-20)”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此,昊创瑞通的中标份额正稳步提升。招股说明书显示,根据《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配网协议库存篇)》,报告期内,国家电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的智能环网柜(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智能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和箱式变电站中,昊创瑞通合计中标数量分别排名第6、第2和第3。
良好成果背后,是昊创瑞通对研发的持续加码。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昊创瑞通研发投入分别为1730.30万元、2336.20万元和3232.70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6.69%,远超行业水平。同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3.09%提升至3.73%。人员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43名,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1.35%。研发团队主要人员具有多年行业研发经验,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成功实践经验。
这一投入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截至2024年末,其已取得13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和30项软件著作权,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昊创瑞通自主研发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配电设备状态感和元件物联网和一体化设计技术、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核心技术体系,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昊创瑞通对于研发的重视还在持续。此次IPO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之一便是建设智能配电研发中心。这意味着,随着昊创瑞通在研发投入的进一步加码,未来其技术护城河还将持续加深。
由此可见,在智能电网向“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昊创瑞通的技术储备正是其穿越周期的核心底气。
2、客户集中为表象,优化为趋势,行业共性不应被误读
“客户集中度高”是外界对于昊创瑞通解读最多的点。从招股书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国家电网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8.92%、91.99%、77.38%。乍看之下,确实存在依赖风险。
但若深入行业本质,这一现象实为行业特性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覆盖全国,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其采购体系高度集中,导致供应商客户结构天然呈现“高集中”特征。
这一点,也可以从同行的数据中看出趋势。如东方电子2024年前五大客户中,有4家为国家电网下属企业;许继电气的第一大客户为国家电网及其所属企业。这说明,客户集中度高,是行业趋势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更重要的是,昊创瑞通的客户结构正在动态优化中。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对“两网”以外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201.32万元、4910.92万元和11132.53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3.98%,远超整体营收及净利增速。这意味着,昊创瑞通在稳固“基本盘”的同时,正加速向工业、能源等新兴市场突围。
2024年,昊创瑞通成功入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标志着其产品已获得非电网高端客户的认可。此外,其还设立外销部门,与沙特相关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布局“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综合来看,与其说昊创瑞通“依赖”国家电网,不如说它正在构建“大客户托底+多元化破局”的稳健增长模型。
3、政策红利与产能扩张双轮驱动,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技术为矛,客户为盾,昊创瑞通未来增长的动能,还体现在政策红利与产能扩张的双轮驱动之中。
政策方面。国家电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创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配电网规划投资超过1.2万亿元。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发布的《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占到总投资约6700亿元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的高位和稳步发展之下,配电设备市场需求也同步推高,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不变。
同时,我国配电网中运行的部分配电设备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设备老化导致质量和性能出现下滑,改造的需求也在提升。加之“双碳”背景下,一些在网运行的配电设备无法达到智能化、绿色环保化等发展要求,同样需要改造。
在全球范围内,昊创瑞通的增长性也迎来利好。MARKETSANDMARKETS 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市场规模为431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03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1%,同时配电环节有望占据智能电网的最大份额。而这也为已在海外市场打下基础的昊创瑞通注入一剂强心针。
除外部环境向好外,昊创瑞通自身在产能和市场等方面的实力也在持续提升。
产能方面,招股书显示,昊创瑞通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高位,智能环网柜产能利用率最高达111.72%,智能柱上开关最高达115.53%,箱式变电站最高达113.33%。接近或超过100%的产销率,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而现有产能已接近极限。
这正是公司此次IPO募集资金投向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项目、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项目的核心原因。通过产能扩张,公司将有效缓解“订单接不住”的瓶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截至2025年5月16日,昊创瑞通在手订单已达6.10亿元,在国家电网的中标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1.16%提升至1.88%。这预示着,昊创瑞通未来的业绩增长具备强确定性。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及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市场对于昊创瑞通拥有更多的期待。对于投资者而言,昊创瑞通所展现出来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明确的增长路径,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
在此过程中,如何平衡快速扩张与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是决定昊创瑞通能否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4、结语
昊创瑞通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缩影,其用技术、品质和战略耐心构筑起自己坚实的护城河。登陆资本市场后,昊创瑞通势必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或许不是下一个“宁德时代”,但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