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Micron)中国区于2025年8月11日正式启动裁员,主要涉及国内嵌入式团队及研发、测试、FAE/AE等支持部门。这一次战略调整实质上宣告了美光在手机存储领域(尤其是移动NAND,包括UFS5)的全球研发停摆。
实际上,美光FY2024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已降至12.1%,其在本地市场地位愈发式微。
这背后不仅是美光自身移动NAND业务增长乏力的财务压力,更是国内存储产业技术与市占持续崛起的必然结果。
包括江波龙、佰维存储、德明利在内的“中国概念股”,正从本轮美光战略撤退中获得巨大的业务弹性和市场机会。
一、美光背后的市场格局变化
美光本次裁员,虽然引发行业震动,但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3年,因安全审查未通过,美光在华业务已受极大影响。
尽管2024年美光在全球AI和高性能存储芯片市场表现强劲,第三财季全球营收达93亿美元,同比暴增36.6%,HBM业务营收环比增长50%,带动整体业绩预期持续向上。
但其中国区业务却连年下滑,如今进一步收缩嵌入式研发资源,印证了全球移动NAND市场重心的东移和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
据业内预计,仅2025年美光在中国移动存储LPDDR市场份额将跌破个位百分比。市场话语权的减少已不可逆。
二、国产厂商业绩亮点:“三英”抢滩新高地
江波龙:全品类发力,嵌入式存储领航
江波龙作为国内存储龙头,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74.64亿元,同比大增72.5%,归母净利润4.99亿元,同比暴涨160.2%,扭亏为盈。嵌入式存储为公司最大业务板块,占总营收48%。2024年嵌入式存储营收高达84.2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0.5%。
公司企业级存储业务强势突破,2024年收入9.22亿元,同比猛增666.3%。除产品结构优化外,江波龙的Lexar国际品牌和巴西子公司Zilia全球销售同样屡创新高。虽然消费级存储需求一度疲软,毛利率回落,但高端和企业级布局成为新增长极,尤其在后美光时代具备“出口替代”优势。
佰维存储:创新驱动,智能穿戴和AI端侧爆发
2024年,佰维存储同样交出亮眼成绩:营业收入66.95亿元,同比增长86.46%;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25.8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不仅深耕嵌入式存储、主控芯片自主研发,还持续拓展AI手机、PC端侧及智能穿戴领域。在智能穿戴单一板块,2024年收入约8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2025年一季度业务略有波动,但公司已加速晶圆级先进封测扩产,并推动自研主控在AI端侧应用的持续扩大,为高价值产品的批量交付铺路,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加速提升。
德明利:技术为先,业绩暴涨
德明利在存储控制芯片领域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营业总收入47.73亿元,同比增长168.74%;归母净利润达3.51亿元,同比暴增1302.3%。公司嵌入式存储销售规模8.43亿元,同比飙升1730.6%,固态硬盘规模同比提升979%,2TB以上消费级及高端应用需求增长明显。
德明利的竞争优势来自自研主控与定制固件算法,2024年持续突破车载、数据中心、新能源等新场景,并进入大型服务器、互联网厂商供应链,形成多账户、广覆盖的市场格局。尽管2025年一季度因研发投入增加出现波动,长期逻辑仍未改变。
三、存储周期拐点已现
全球NAND Flash行业于2024~2025年周期性底部逐步复苏。多家机构预计,Q3 NAND合约价环比有望上涨5%~10%。渠道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国际多家闪存原厂已发出涨价函,NAND芯片价格涨幅快于预期。厂商业绩即将迎来拐点。
以佰维存储为例,2024年6月毛利率已提升至18.61%,企业利润修复斜率持续走高。存储板块将是2025年上半年电子行业当中业绩弹性最为突出的赛道之一。
概念股梳理与投资逻辑
在美光主动退出中国移动NAND研发之际,国产嵌入式及移动式存储厂商有望全面承接份额,受益于存储价格周期与国产替代红利。
三大重点概念股:
江波龙(301308):嵌入式、企业级存储驱动,兼有国际品牌出海,受益“出口替代”。
佰维存储(688525):AI端侧创新应用爆发,智能穿戴、PC存储产品突破。
德明利(001309):嵌入式与高端 SSD 领跑,自研技术壁垒高,进入头部应用场景.
这些公司不仅具备业绩高增长性,更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持续突破,已构筑起较强的市场壁垒。受益于NAND价格上行、国产化周期的新窗口,行业龙头有望在2025持续释放利润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