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研网报道,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到了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将达6500亿元。而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中,海底捞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品牌。其以出色的服务和独特的火锅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近期,据山西经济日报报道,北京热门商圈内一家名为“海底捞·臻选店”的门店引发热议。据美团平台显示,该门店人均消费价格近700元,远高于人均消费100元左右的海底捞普通门店。
人均700的臻选店
据悉,该门店为海底捞新晋子品牌,目前仅北京汉威大厦一家门店进行试营业,臻选店主打粤式火锅,在锅底和食材的选择上,以“鲜”为灵魂,力求为顾客带来极致的味觉享受。金汤花胶鸡锅、波士顿龙虾汤锅、特色澳门猪骨鸡脚锅、招牌鸡煲翅锅等主打锅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海底捞传统门店注重欢聚热闹的装修风格,臻选店在门店布局上更加奢华内敛。海底捞臻选店共两层,设置九个独立包间,大厅共有十余个餐位。店内有单独的茶室、调酒区,消费者在吃饭之余可以品茶小憩、享受特调鸡尾酒。
海底捞方面透露,在臻选店正式开业前,海底捞曾在现有门店——方庄店模拟未来臻选店的用餐环境改造了包间,让顾客提前感受臻选店产品、服务,并提出意见。在7月8日进行试营业后,为充分打磨服务细节,臻选店初期采用的是限量预订的接待模式,目前,已全面开放接待,营业时间是在11:00-14:00、17:00-21:00,后续营业时间将延长至凌晨3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海底捞子品牌,但目前无法预约,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海底捞会员卡在该店仅可积分,其他权益无法使用,此外大学生优惠也无法在该店使用。
然而,海底捞臻选店人均700元的消费标准,相较于人均消费100元左右的海底捞普通门店,价格翻了数倍,这也成为了消费者争议的焦点。除了菜品本身的价格较高外,该店还会加收服务费,大厅收取账单金额的10%,包厢则收取15%。
对于这样的价格定位,消费者的看法褒贬不一。一些消费者认为,虽然价格高,但臻选店的食材新鲜,环境和服务都非常精致,能够为他们带来独特的用餐体验,把钱花在刀刃上,在重要的时刻选择来这里用餐是值得的。比
然而,也有不少消费者觉得价格过高,超出了自己的消费预期,直呼被高价劝退。他们认为,虽然臻选店在食材、环境和服务上有一定的提升,但与价格相比,性价比不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的性价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顿人均700元的火锅消费还是过于奢侈。还有消费者指出,虽然店内服务有所升级,但与价格相比,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满意度,比如在服务的个性化和细节处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然而,此次“臻选店”的推出可视为海底捞开始“探索价格天花板”,此前海底捞布局子品牌多为通过不同品类,探索“平价”区间。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海底捞当前面临的,正是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运营”的关键节点。臻选店的推出,是一次以“高溢价”对冲“低增长”的战略实验;但若食品安全这一“1”无法守住,再多的“0”(服务、场景、营销)都将失去意义。
早在 2023 年,海底捞就已前瞻性地成立了创新创业办公室,精细规划调整创业品牌的策略方向。 2024 年 8 月,海底捞宣布实施 “红石榴计划”,旨在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
而所谓“红石榴计划”,是海底捞通过更日常、更高频、更多元的餐饮副牌来抢占中下游市场的手段。
2023年底起,海底捞推出了苗师兄、小嗨火锅&小嗨爱炸、喵塘主麻辣烤鱼、火焰官BarBecue、沸派·甄鲜小火锅、嗨妮牛肉麻辣烫、从前印象砂锅菜等数十个副品牌,此外还有面包店品牌SHUA BAKERY,品类覆盖砂锅、小火锅、烧烤、炸鸡、烤肉、小酒馆、面包等诸多热门赛道。
如今海底捞再此开辟新的赛道,选择了一种与此前“红石榴计划”截然不同的“高端路线”。但和海底捞此前成就“千店规模”的“平价可复制”路线不同,“臻选店”成功与否,核心指标将不再是门店扩张速度和规模,而是单店盈利能力、品牌口碑建立、以及在高净值人群中的渗透率和忠诚度。
但是,即便是海底捞在开辟新的赛道,海底捞本身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备受消费者们的关注。
被重视的食安问题
近年海底捞出现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截至目前,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包含海底捞词条的投诉多达5802条。海底捞商家旗下的累计投诉量为4222条,已回复量4214条,已完成量3252条,满意度为4颗星。其中包含多起食品安全问题。
2025年1月,有消费者在江苏宜兴一家海底捞就餐时,发现火锅锅底中有一塑料碎片,海底捞因此被宜兴市市场监管局罚款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5元。经查证,塑料片是海底捞八佰伴店使用的调料原料外包装的塑料袋碎片。
2025年4月,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前往广东揭阳某海底捞店就餐时,发现服务员端上桌的锅底有明显污垢,用筷子可以将污垢戳出。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该店锅具清洗不符合标准问题,集团质量安全中心已组织专人对该店进行专项检查与辅导,并将依据制度流程对上述问题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025年5月,陈先生与家人在广州海珠区的海底捞琶洲万胜围店就餐时,孩子在一杯金桔柠檬饮品中喝出了疑似药丸的异物,经检测,该异物含有乙酰氨基酚成分。这杯饮品是一杯“二手饮品”,为其他顾客未喝完的饮品,但被服务员送至其他顾客的餐桌上。
2025年6月,海底捞总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异物为感冒药。涉事门店服务员的操作严重违反了服务流程规范,海底捞已依据制度流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责成区域负责人对该店操作规范进行专项核查辅导,确保服务流程准确与流畅。
对于海底捞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柏文喜表示, 2018至2021年,海底捞门店从430家暴增至1329家,密度过高导致单店销售额、翻台率大幅下滑,门店间为保利润压缩成本,间接牺牲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柏文喜表示,尽管海底捞设有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并每月公示问题,但“制度-执行”断层明显,类似问题反复出现,表明标准化流程在实际运营中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