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37篇原创文章
2025年8月18日,上证指数创10年新高,已经不只是“牛市的味道”了,而是牛市已经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01价值事务所科技!科技!科技!
实际上,相比大盘近期上涨出圈,科技牛市已经悄悄地走了一年多,从去年9月份开始,以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科技牛市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
事实上,近期大盘指数的上攻,也是在科技板块的助攻之下实现的,典型代表如PCB、CPO、液冷服务器等算力及英伟达产业链,都攻势凌厉。
这会是一波全面牛市,还是分化的牛市,还有待持续观察,但无论是哪一种,科技作为这一波牛市的主角是毋庸置疑的,科技向来就是大A每一轮大牛市的先锋,而且贯穿全场。漂亮国甚至更明显,纳斯达克之所以能有那么疯狂的表现,就是因为总是诞生类似于META、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特斯拉和英伟达这样的科技巨头,它们构成了指数的强劲成长底色。
更底层的逻辑在于科技就是先进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生产力跃迁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而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则是人类生产力的最终体现。
这一轮牛市起源是科技牛市,主要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的大爆发带来的资本开支增长,以及逐步到来的AI应用引发的人类生产力再一次跃迁的无限想象空间。
无论是这一波行情,还是从长期角度看,科技都是必须关注甚至是必须配置的品种,这是取得超额收益的重要策略。
这一点,在资管行业的表现同样明显。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11日晚间最新更新的净值数据,今年超过95%的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因为科技板块是主动权益产品最常配置的方向。
不过话说回来,科技行业细分板块太多,技术迭代又频繁,散户想把握这里面的机会也不容易。押注个股就不用说了,实在太难;想通过主动权益产品的方式把握机会同样不容易,必须精挑细选。
选择科技类主动权益产品必须关注基金公司,最好是主动权益产品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而且要找一直长期关注和配置科技方向且有代表作的团队。
为什么呢?因为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够大说明公司的投研体系比较成熟和先进,在科技方向有代表作则说明公司有足够强大的投研团队和完善的投研体系。
比如富国基金的科技团队就做得很不错。富国基金本身就是国内老牌基金公司、权益大厂。公司的科技团队在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曹晋、许炎、徐智翔、孙权等基金经理在过去很多年以及过去这一波行情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表现,而且各有特色。
02价值事务所徐智翔:擅抓科技投资的“奇点”时刻
徐智翔的经历贯穿了实业、卖方研究和买方投研。自2015年开始看新能源,可以算是国内第一代新能源分析师。2021年加入富国基金开始管公募产品的,从管理产品的经验来看,富国新材料新能源(A:009092 C:014243)表现得很不错。富国新材料新能源A在过去1年大涨78.67%,近一年、近三年表现都在同类里排名第一。
(截至2025年8月18日,数据来源:Wind;排名数据来源于银河证券)
从行业配置来看,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子、汽车、电力设备,且占比很高,分别达到了27.99%、25.31%和24.99%。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在42.95%左右。
徐智翔颇为擅长捕捉那些临近奇点、即将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的投资机会,寻找那些成长空间足够大的行业,然后重点关注行业格局的演化,竞争格局的恶化通常对应着行情见顶,届时对待再有感情的行业也会及时处理。
他在二季报里提到,AI是新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叙事,其中算力、机器人是重点板块,随着4月之后美国大模型的进一步突破,算力需求显著回升,后续AI应用或也会爆发。此外,能源领域的新科技就是可控核聚变,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大了这块的投入,锂电领域的新科技就是固态电池,今年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出于对机器人行业的看好,徐智翔早在2022年就开始布局,目前的核心仓位集中在机器人、汽车、算力板块等。
03价值事务所孙权:新兴产业捕手
富国基金经理孙权的履历总让我想起了那个孙权。
公元200年,年仅19岁的孙权接管江东政权,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从此牢牢掌控东吴政权,几乎没有做错过一个重要决策,最终三分天下,赢得“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盛誉。
孙权从2022年开始管基金产品,从管理产品的经验来看,无疑是年轻的,但管理的富国新兴产业股票(A:001048,C:015686)表现得很不错。富国新兴产业股票A(001048)在过去1年大涨88.77%,大幅度跑赢业绩基准和同类产品。
(截至2025年8月18日,数据来源:Wind)
更绝的是,从富国新兴产业股票(A:001048,C:015686)的资产配置来看,他掌握这个产品后几乎没有错过这几年任何一波科技板块的大行情!
2022年2季度、3季度重仓拓荆科技、北方华创等半导体产业链龙头;2023年开始逐步重仓配置金山办公等AI应用方向的各个细分龙头;到了2023年二季度,中际旭创开始成为第一大持仓,然后在接下来几年里多次位列富国新兴产业的重仓股;再到2024年第二季度,寒武纪又成为重仓品种,根据2025年一季报及二季报的披露,均位列第一大重仓!
绝了,简直是绝了,孙权无论是对科技行业各个细分行业的景气度把握,还是对行业里龙头企业的识别,都精准得吓人,妥妥的“新兴产业捕手”!
强烈建议喜欢投科技方向的朋友必须关注富国新兴产业的季度报告,从季度产品配置情况去观察科技产业的潮流趋势。当然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相信他,选择他的产品就行了。
如此卓著的表现,一方面在于孙权是科班出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硕毕业保证了他在科技行业的研究功底。另一方面,作为富国基金自主培养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在掌管产品之前,他得到了足够多的历练,2015年4月加入富国基金后历任电子行业研究员、高级行业研究员、权益投资经理助理,经过7年的深厚历练,才在2022年2月开始掌管产品。
孙权在科技方向的快速崛起正是说明了那一点,优秀的人遇到了优秀的平台,想不出成绩也难呀。
04价值事务所许炎:科技长跑健将
如果说孙权是新兴产业捕手,那么许炎就是科技长跑健将。
2016年开始管基金,截至目前,许炎掌管的4只产品表现均不错,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对以A股科技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经理而言尤其难得。
大A科技行业的波动率其实非常高,很少有美股七朵金花那样的超级科技企业,更多的是主题投资。能在这里面跑出来,要不就是对产业景气度有深刻的洞察和把握,要不就是风格勇猛,敢于追逐赛道风口。
不热衷于追逐赛道和风口,许炎更强调科技投资要有时代感,他常说“一个时代的到来会有一批公司的成长来反映这一时代背景”。在“时代感”大视角之下,坚持通过深入研究,并利用组合结构均衡化、分散化以规避风险,靠选股跑出超额收益,而不是靠行业风险暴露取胜。
构建组合时,他遵循“守正出奇”的理念。大部分仓位在“守正”的个股,即科技行业中具有较强壁垒的公司,一小部分仓位用来“出奇”,具体到个股的选择,首要看重壁垒,其次关注空间,第三为景气周期,最后为估值。
这就是在科技行业里,许炎能成为长跑健将的原因。他的代表产品“富国互联科技股票(A:006751,C:011126)”给出了答案,其中A类在任期内回报达到了204.99%,不仅大幅度跑赢业绩基准,更是远远跑赢了同类产品,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截至2025年8月18日,数据来源:Wind)
老股民常说“一年赚十倍不算啥,难的是十年赚一倍”,这其实是A股科技行业最生动的写照,对于许炎这样能在科技行业里稳健长跑的基金经理,值得多给点关注。
05价值事务所曹晋:成长拐点狙击手
相比孙权和许炎,曹晋又是不一样的风格,曹晋2013年就开始管基金产品了,同时也是爆发力更强的一个。
曹晋的代表作是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000940,C:015690),A类在任期内取得了304.9%的收益率,任职年化收益率14.13%,收益率远超业绩基准和同类产品。
(截至2025年8月18日,数据来源:Wind)
他掌管的另一个产品富国通胀通缩主题轮动混合(A:100039,C:015692)甚至更猛,从他2019年掌管以来大涨了275.33%,任职年化收益率超22%,完全跑赢业绩基准和同类产品。
(截至2025年8月18日,数据来源:Wind)
投资方向上,TMT背景出身的他也是偏好成长,非常擅长捕捉景气向好的成长方向机会,对处于产业拐点的产业以及产业里成长企业的机会尤其敏锐,关键他对于二级市场的变化也非常敏感,具有较强的择时能力,这让他往往能在一些产业链里吃到完整的机会。2020年到2022年重仓新能源就是他经典的一战,2020年二季度开始就逐步重仓新能源相关企业,到了2022年二季度又大幅度减仓新能源持仓,吃到了新能源板块的超级大肉。
这种对产业的前瞻性判断、对二级市场情绪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成长方向的偏好,让他的产品在牛市的表现尤其生猛,越是在牛市,他的产品越能大幅度跑赢业绩基准和同类产品。
数据来源:Wind,2015年业绩统计曹晋任职后的2015年1月23日至6月12日,2019和2020年为完整年度业绩
牛市又来了,又到了曹晋主战场,不禁让人期待他在接下来的牛市里又会创造多少惊喜。
06价值事务所罗擎:金鳞岂是池中物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罗擎简直是这句话最佳的注释!
相比前面几位,罗擎的行业知名度低一些,2022年掌管基金产品,2025年加入富国基金,但他却很有可能在富国基金创造自己的传奇经历!
2025年7月15日,罗擎开始掌管富国创新科技混合(A:002692,C:011120),任期才短短一个月出头,收益率就达到了36.63%(2025年7月15日-2025年8月18日),这收益率已经不能用优秀来描述了,简直是逆天。
从罗擎此前在东财上掌管的产品来看,很显然他是偏向于成长方向,属于进攻型的风格,这种风格有好有坏,一旦进入自己的舒适区就会爆发出强大的进攻能力,甚至有可能会创造奇迹,过去一个月的富国创新科技混合就是典型代表。
但这种风格不仅对个人的投研能力和交易体系要求非常高,同样有赖于背后所处平台的强大支持。
富国科技团队还有集“科技实业+科技研究+科技投资”经验于一身的李元博,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超10年投资管理经验。截至2025年6月30日,二季报显示,富国高新技术产业自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222.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3.08%,超额收益显著。
往后看,李元博最新观点是,从需求层面看,二季度北美地区人工智能的需求较一季度有提升,这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景气度持续向好,并且对26年的展望也变得乐观和积极。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没有到停滞的阶段。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是文生文领域的AI应用,后续在文生视频、多模态领域会有持续的应用涌现出来,带动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继续看好算力、AI应用、游戏、风电、创新药等领域,深挖个股机会。
这其实也正是咱们说的“选择科技类主动权益产品,必须要考虑基金公司和科技团队的表现”观点的最好佐证,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不仅是科技类主动权益产品上限的强力支撑,更是下限的保证。
其实这也是过去十年,资管行业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强者恒强的属性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体量越大的基金公司,越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研体系就越强大,产品收益率也就越有保障,保有规模就越大,综合实力就越强,这样的正向循环之下,行业差距也就越发明显,马太效应在资管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大家后面在配置科技类主动权益产品的时候,重点考虑像富国科技绩优团这样的团队,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