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芯片、创新药、通讯等科技板块持续火爆,在技术进步、补仓中国资产及赚钱效应的叠加下,不少的投资者跑步入场。
港股科技由于其独特的配置价值,亦是大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正在发售的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由于其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科技”主题方面更高的纯度,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更纯正的港股科技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简称:港股通科技)在科技主题上的高度纯粹性和优质成分股构成。
该指数通过严格的筛选标准,精选港股通范围内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且营收增速好的科技龙头股票,构建了一个真正代表港股科技产业核心的优质组合。
从行业构成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呈现出鲜明的科技特色,主要覆盖电子(23.2%)、传媒(21.5%)、医药生物(14.5%)和商贸零售业(14.2%)等领域。
港股通科技行业构成: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19,申万一级行业。
与同类指数相比,它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非核心科技行业,更加聚焦于软件服务、电子设备、互联网等纯科技领域,避免了行业逻辑差异导致的收益稀释,能够更精准地捕捉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赛道红利。这种高纯度的科技主题定位,使该指数在市场行情启动时展现出更强的爆发力和弹性。
成分股质量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另一大优势。其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5.54%)、小米集团-W(14.37%)、阿里巴巴-W(14.20%)、美团-W(7.70%)、中芯国际(5.35%)等各科技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合计权重高达77.24%,集中度显著高于同类指数。
港股通科技前10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19,非个股推荐。
这些企业不仅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还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例如,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其面向汽车行业的全栈AI能力升级,为智能汽车提供了从模型开发到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而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在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领域也处于行业前沿。
从历史表现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长期收益能力令人瞩目。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该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达到166.74%,显著优于恒生科技(累计51.08%)和恒生互联网(累计-11.91%)等同类指数。
港股通科技与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
数据来源:wind,2017-1-1至2025-8-19。
特别是在科技产业爆发的关键年份,其较好的弹性,展现出对科技产业红利的敏锐捕捉能力。这种优异的业绩表现,充分证明了高纯度科技组合在长期投资中的价值。
估值层面,港股科技板块当前仍处于较佳的位置。截至目前,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市盈率为24.21倍,处于近10年25.43%的分位点。
这意味着与历史水平相比,该指数仍处于估值洼地,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尚处于“价值洼地”。
港股通科技估值百分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19。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外资的“加仓中国资产”,估值水平或将进一步提升。
科技投资,方兴未艾
目前 ,科技板块的投资,用“星辰大海”来形容或是比较贴切的。
当前全球正处在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半导体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科技创新不仅重塑着产业格局,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广阔的投资机遇。
港股市场汇聚了中国最具创新力的科技企业,成为分享这轮科技红利的重要渠道。
人工智能作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领域,正在引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AI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亮眼,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快速迭代,中国已占据全球前17大开源AI平台的12席,处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
AI技术的突破也带动了相关应用的爆发,如腾讯已将其AI能力全面赋能汽车产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场景应用的全栈解决方案。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打开了长期增长空间。
港股市场汇聚了从AI基础设施(如中芯国际)、算法平台(如腾讯、阿里)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参与AI产业发展的机会。
创新药和生物科技是港股市场的另一大特色板块。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创新性地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创新药配置,覆盖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在肿瘤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随着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创新药企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BTK抑制剂之一,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港股市场独特的上市制度为这些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资平台,也使投资者能够更早地分享创新药企业的成长红利。
半导体和硬件科技领域也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全球半导体产业在AI算力需求的拉动下开始回暖,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市场以102.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全球首位。港股市场中的中芯国际、舜宇光学等企业在半导体制造、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或将明显受益于这一轮产业复苏。
从政策环境看,科技产业正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地位,《数字中国2025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大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与金融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政策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引导市场资源向科技领域集聚。港股科技企业作为中国创新的代表,将持续受益于这一政策红利。
借力ETF,优化资产配置
不少的投资者,无法达到港股投资的门槛,就可以借力ETF的方式,分享港股的投资机遇。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分享港股科技的机会。
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去买港股面临诸多难题,包括投资门槛较高、个股研究难度大、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作为一种高效的投资工具,能够非常便利地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整体资产配置的效率:
投资便利。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作为一只在ETF产品,具备交易灵活、透明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咱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交易,资金进出效率高。
不占用QDII额度。与QDII产品相比,港股通ETF不占用QDII额度,避免了额度紧张导致的溢价问题,也降低了投资成本。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亦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水平,长期来看可为投资者节省大量费用。
紧跟指数。从跟踪标的来看,该ETF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采用完全复制法进行投资,追求最小化跟踪误差。
管理经验丰富。拟任基金经理徐猛拥有22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规模超2500亿元,在指数投资领域经验丰富。华夏基金作为国内ETF领域的领先机构,拥有完善的量化投研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能够确保基金高效、精准地跟踪目标指数。
支持T+0交易。交易机制方面,港股通科技ETF支持T+0交易,投资者可以当日买入并卖出,提供了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更灵活的交易策略。这一特点尤其适合在港股市场波动较大时进行短线操作,也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套利和风险管理的工具。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可以融入不同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长期投资者,可以采用"哑铃"策略,将其作为成长风格的核心持仓,搭配传统宽基指数或红利低波资产,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同时分享科技成长的红利。
对于注重趋势投资的投资者,港股科技ETF的高弹性特征使其成为捕捉市场机会的利器。高效参与科技板块的阶段性行情。
对追求投资体验的投资者来说,亦可以通过定投策略来平滑买入成本。尤其是在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通过定投逐步建仓,既能把握长期投资机会,又能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OTCFUND|15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