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市场,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或许是再贴切不过了。
板块轮动快、热点切换频繁,不少投资者即便身处牛市,也常常有“满仓踏空”的无奈:看着别人赚得盆满钵满,自己的持仓却迟迟不见起色,甚至可能买在了高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才能不错过行情?
“均衡配置”或是较好的“破局之道”。
当然,也可以直接选择像中证A500ETF(159338)这一类的本来就行业均衡的宽基指数ETF产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0。
一、那些年的牛市,每次都有不一样
以2007年为例,申万一级行业中,非银金融全年涨幅超230%,有色金属超200%,房地产超180%,而同期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涨幅不足100%,科技板块(计算机、电子)更是跑输大盘。如果投资者在那轮牛市中只持有消费或科技股,大概率会“全程围观”却颗粒无收。
第二轮(2008年末-2010年):四万亿刺激下的“周期复兴”与消费萌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市场迎来V型反转。
初期(2008年11月-2009年8月),受益于基建投资的周期股再度领跑——煤炭、有色、钢铁等板块涨幅超200%,金融与地产紧随其后。
但到了中后期(2009年下半年-2010年),随着政策重心转向调结构,消费(医药、食品饮料)与新兴产业(电子、计算机)开始崭露头角,中小板指(代表中小盘成长股)表现显著优于主板。
这一阶段,若投资者仍坚守2007年的周期股逻辑,就会错过2009年下半年消费与科技的补涨行情。
第三轮(2014-2015年):“互联网+”与中小创的“杠杆狂欢”
2014年下半年起,宽松货币政策叠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催化,市场风格彻底切换至成长股。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互联网、传媒、计算机)成为绝对主角——创业板指从2012年底的585点飙升至2015年6月的4037点,涨幅近6倍。
而传统蓝筹(银行、地产)直到2014年底才在“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主题催化下短暂补涨。
这轮牛市中,“互联网+”概念股股价翻了数十倍,但若投资者坚持配置低估值蓝筹,直到行情尾声才入场,很可能只赚到“最后一波泡沫”。
第四轮(2019-2021年):核心资产的“结构性牛市”
与前几轮普涨不同,2019年后A股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消费白马、医药龙头、高端制造)持续走强,而周期与小盘股则长期低迷。
其中,食品饮料(白酒)、电力设备(新能源)、医药生物(创新药)成为最长主线,部分龙头股股价在三年内翻了5-10倍;而同期金融、地产、建筑等传统行业几乎原地踏步。
这轮行情中,“茅指数”与“宁组合”(新能源龙头)成为资金共识,但若投资者仍执着于周期股或小市值题材,就会彻底错过这一轮“慢牛”。
复盘这几轮牛市,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三个关键特征:
其一,每次的行情“主线”都不太一样。可能是金融地产、可能是周期资源、可能是科技成长、也可能是消费核心资产,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如GDP增速、政策导向)、产业趋势(如移动互联网、新能源革命)与资金偏好(如外资流入、机构定价权提升)。这些,对不少的投资者来说,往往是难以较好地把握的。
其二,行业分化远大于指数分化。即使在大盘整体上涨的年份(如2019年上证涨22%,2020年涨14%),仍有大量行业跑输指数,甚至出现下跌。不少喜欢单押某个行业方向的投资者,往往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三,普通投资者的“认知滞后性”。多数人倾向于根据过去的表现推断未来(比如2007年追捧周期股,2015年迷信互联网概念),但牛市的主线往往在行情中后期才逐渐清晰,导致“追涨杀跌”成为常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精准预判下一轮主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踏空”或“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也就成了投资者的共同痛点。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稳妥的方式,既能跟上市场整体上涨的节奏,又能避免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二、行业均衡,不再“错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0。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
中证A500指数恰恰在于通过“行业均衡布局+汇聚细分龙头”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1. 行业分布均衡,“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
与上证50、沪深300等传统的蓝筹指数不同,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全面覆盖全部35个中证二级行业和91个三级行业。
中证A500指数行业构成: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0,中证二级行业。
该指数以行业均衡为核心,兼顾市值和流动性,同时引入ESG筛选。其行业均衡的特点,也被誉为中国的“标普500指数”。
2.兼具弹性与韧性,更懂成长。
中证A500ETF的另一个隐藏优势,在于它的成分股并非“平庸的中盘股”,而是各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二线龙头”。这些企业虽然市值不如茅台、宁德时代等“一线顶流”(因此未被纳入沪深300),但在自己的细分赛道中往往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在股价方面,也往往更具爆发力。
中证A500指数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0。
3. 新质生产力含量高,更具增长潜力。
中证A500指数中包含大量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细分领域企业,这些公司是政策扶持重点和市场资金长期关注方向,在牛市中更容易获得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贴合政策与产业升级双主线。
三、现在还空仓的,如何配置
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尤其是在市场主线尚不明确、板块轮动较快的阶段。
这也是这段时间给大家推荐该方向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卫星仓位:精选行业主题——把握高弹性机会。
剩余仓位(例如20%-40%)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与判断,选择3-5个你看好或当前市场热度较高的行业主题ETF,例如科技、新能源、消费、医药等,进行适度配置。
这样,咱们既能与整体市场保持“同频”,不错过大盘上涨的机会,又能在特定行业爆发时,捕捉到更高的弹性收益,实现“稳中带锐”的投资效果。
牛市虽好,但并非“躺赢”的游戏。面对快速轮动的板块与热点,与其盲目追涨杀跌,不如选择一种更为高效的配置方式。
中证A500ETF(159338),凭借其行业分布均衡、覆盖全面、汇聚龙头、兼具弹性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尽可能抓住整体上涨的机会,避免“满仓踏空”的遗憾。
无论你经历了“满仓踏空”,还是仍在观望的“空仓者”,不妨重视中证A500ETF的配置,用“均衡之道”,来把握牛市的机遇与挑战。
$国泰创业板人工智能ETF(OTCFUND|1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