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8月31日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还只剩最后6天时间,市场都在忙着按照新的预定利率、新的要求,完成产品的切换。一些预定利率2.5%的热销产品陆续下架,更多公司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预定利率1.75%的分红型年金险产品。每逢产品切换,都是“炒停售”的好时机,但此次,险企明显“炒不动”了。
而且,就在险企积极切换产品,降本增效以应对长期低利率的时候,也有一些资产端人士开始忧虑起“利率反转”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市场利率已经开始触底反弹,对于人身险业来说,“利率反转”是比“低利率”更大的挑战。
权益市场狂飙,利率反转信号频现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利率即将实现V字型反转的信号不断出现,也让不少投资人士对该问题开始高度关注。
最先让人觉察到的是国债收益率的提升。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自4月初跌破1.8%,6月初跌破1.7%以来,将近2个月的时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在1.6%-1.7%之间徘徊,而7月底之后,这种情况就出现了变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又重新站上1.7%。
不只国债收益率,整个债券市场的波动都在加大,分析来看,这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宏观经济来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依然顶住压力,展现出了超强的发展韧性。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这成为国内市场利率上升预期渐强的底层因素之一。
更直接的因素还在于权益市场,权益市场节节攀升,点燃了市场情绪,股指大幅上涨的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把本就脆弱的债市推到了风口浪尖。
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权益市场升温,居民将大量的资金从基金、理财等领域转而投向权益市场,这进一步助推了权益市场的增长,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的减少,供需关系变化之下,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资金成本,进而推升利率。
来自海外的影响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美国7月PPI年增3.3%,创半年新高,同时就业数据表现坚挺,美联储官员表态不支持9月大幅降息,这导致美债收益率抬升,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研究机构对于美国货币政策未来走势的分歧。全球资本重新评估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之间的配置比例,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境内外利差走势和人民币汇率弹性。
“利率反转”破坏力或大于“低利率”,进一步加剧人身险销售难度
近两年,对行业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市场利率下行之下,不断下滑的预定利率,从3.5%到3%,到2.5%,再到如今,即将切换至2.0%,不断下滑的预定利率,短期或有助于险企通过炒停售来增收,但长期来看,长期的低利率却构成了人身险业发展最大的负面因素。
过去人身险产品,尤其是储蓄类产品得到消费者欢迎,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显著高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等的收益率。低利率之下,险企不得不逐步调低产品预定利率,这导致储蓄类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之间的收益率差不断缩小,甚至开始出现利差损,这极大加大了人身险公司的经营难度。
低利率对于人身险业而言已经相当残酷,但依然赶不上“利率反转”对于行业的负面影响。
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所谓“利率反转”,就是市场利率从不断走低,变为逐步走高,利率走势彻底发生逆转。就当下而言,人身险产品在努力调降预定利率,一旦发生利率反转,人身险企的投资收益率虽大概率能获得提升,但与此同时,在售的人身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等产品的收益率差就将进一步收窄,导致产品销售难度进一步提升。
一旦利率反转并上升至一定水平,客户不但投保兴趣减弱,甚至还会选择退保,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领域。而对于很多投保时间较短的客户而言,退保往往是有损失的,为减少损失,在退保的大潮中,又难免出现各种市场乱象。
尤其当下正值“牛市”,存款搬家的现象已经出现,大量资金从银行、银行理财等传统投资领域转向资本市场。一旦保险业的预定利率也开始低于市场利率,不难想象,更多人会选择退保,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来博取显著的高收益,让原本就困难的行业更加雪上加霜。
加速推进分红险转型,做好现金流战略预判
低利率是考验,利率反转是更大的考验,因此早有业内人士直言,要提高警惕,要做好预判,同时为长期低利率、或者利率反转做好多重准备。
从目前来看,为应对利率波动,大多数险企都将目光投向了分红型年金险。
持续走低的预定利率对负债端形成持续压力,为应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分红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分红险有助险企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同时通过浮动收益的方式与客户分享经营成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尤其是8月31日之后,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从2.5%降至2.0%,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降至1.75%,万能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则从1.5%降至1%。其中,普通型产品、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均下调50BP,而分红型产品仅需下调25BP。意味着,此次调整结束后,分红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仅比普通型产品低25BP,前者1.75%,后者2.0%,再叠加浮动收益,分红型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相对提升。
应对利率反转,分红险无疑也是最佳选择之一。利率反转的情况下,分红险预定利率虽然降低了,但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却有望提升,消费者依然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分享险企经营成果。
不过也有险企不走寻常路,当其他险企大力开展以分红险为主的产品结构调整时,其却大量销售传统型产品。支撑这一战略的理由包括:
其一,分红险虽有助于降低负债刚性成本,但却需要将大量利润分享给客户,实际会影响险企自身价值的创造和积累,并对偿付能力造成更大压力。
其二,在预定利率切换之前,普通型产品依然存在一定的销售窗口期,一旦利率回升,险企在降本增效方面将受益明显。当然,这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利率反转或许会加剧产品退保,而这就需要险企提前做好预判,防止现金流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