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生物冲刺港交所,创新药赛道上的资本新贵与研发硬仗

凭借其在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药物领域的深耕,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同时也面临着研发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

在创新药研发的热潮中,又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近日,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辰生物”)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家成立不足五年的年轻企业,凭借其在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药物领域的深耕,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同时也面临着研发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


资本宠儿

五年五轮融资,估值超20亿

天辰生物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短短五年内完成了五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数亿元,估值一路攀升至20亿元,成为创新药领域备受瞩目的“资本宠儿”。

成立仅三个月,便在2021年1月拿到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此次融资由东方富海领投,安诚资本、东南产投、仙瞳资本、新华创资本、永石资本、石丰昕汇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如此豪华的投资阵容,不仅为天辰生物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其创新药研发方向的高度认可。

2022年,天辰生物的融资步伐并未停歇。8月,公司获得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由通锐投资独家投资。仅仅一个月后,老股东永石资本又追加投资,进一步体现了对公司的信心。这一系列的融资动作,为天辰生物的研发管线推进和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入2023年,天辰生物的融资规模再度升级。10月,公司拿到超亿元的B轮融资,东方富海、山西证券、常熟国发创投、通锐投资、瑞城创投等共同参与。这笔资金助力公司加速了核心产品的临床开发进程,为后续的商业化布局奠定了基础。

2024年,天辰生物继续获得资本青睐。9月,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2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现有股东追加投资。启明创投作为国内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其领投无疑为天辰生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5年,天辰生物迎来了又一重要里程碑。5月,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原有股东方启明创投共同领投,临创蓝湾基金、贝达基金、真脉基金跟投,原有股东方三奕资本等持续加码。投后估值达到20亿元,这不仅是对公司过往研发成果的肯定,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股东结构来看,天辰生物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除了上述参与融资的投资机构外,公司执行董事刘恒博士、孙乃超博士等核心团队也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此外,通锐实体、OFC实体、永石实体、弘晖基金等股东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通锐实体通过湖州友星、苏州友信、苏州连锐、湖州友成等主体一共持股21.22%,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之一。这些股东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了有力帮助。


研发硬仗

核心产品临床推进,亏损难题待解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但天辰生物作为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仍面临着研发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LP - 003和关键产品LP - 005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研发成本高昂,导致公司持续亏损。

LP - 003是一种具有新型序列设计及同类最佳潜力的下一代创新抗IgE抗体,旨在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AR)、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过敏性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目前,天辰生物已在中国获得LP - 003针对多种适应症的IND批准及╱或启动相关临床试验,包括AR、CSU、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伴鼻息肉(CRSwNP)及食物过敏。这些临床试验的推进,为LP - 003的未来商业化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

LP - 005则是天辰生物的另一款关键产品,它是一种全新设计及具有全球领先潜力的靶向C5及C3b补体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补体介导肾脏疾病(包括IgA肾病(IgAN)、C3肾小球病(C3G)及狼疮性肾病或狼疮性肾炎(LN)以及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抗MAG周围神经病变(MAG - PN)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天辰生物计划在中国启动LP - 005针对补体介导肾脏疾病(包括IgAN、C3G和LN)的I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进一步探索其在其他补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然而,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研发开支也水涨船高。

招股书显示,天辰生物的研发成本逐年上升。2023年、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7391万元、9808万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达到6729万元。相应期间的净亏损分别为9578万元、1.37亿元和9421万元。公司研发费用占亏损总额比例均超70%,反映出其核心资源集中于管线开发。

除了研发成本,天辰生物的行政开支和财务成本也在不断增加。2023年、2024年行政开支分别为749万元、1127万元;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1135万元。财务成本方面,2025年上半年达到1628万元。这些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状况。

在营收方面,天辰生物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233万元、307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为88万元,上年同期为138万元。营收规模较小,难以覆盖高额的研发和运营成本,这是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天辰生物也并非没有亮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6亿元,这为公司后续的研发和运营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此外,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已构建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随着核心产品的临床推进和未来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公司有望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逐步扭转亏损局面。

天辰生物冲刺港交所,既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创新药领域资本与研发碰撞的一个缩影。在资本的助力下,天辰生物在研发管线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亏损扩大、商业化不确定性等挑战。未来,公司能否凭借核心产品的成功上市实现盈利,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