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地缘动向复盘: 本周国际热点事件频发。本周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到访美国,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相关官员举行会谈。双方围绕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落实中美经贸会谈共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沟通。此次到访美国,巩固了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机制,维护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周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开幕,下周中国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数十名外国元首、国际组织领导人将在这两周齐聚中国,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再上新的台阶。而国际关系的另一大热点事件,俄乌谈判却停滞不前,俄乌双方在领土、安全、政权合法性等核心问题上依旧纠缠不休,战场形势反而愈演愈烈,依旧没有看到任何停火的趋势。本周五,德国总理称俄乌峰会已不太可能实现。
国金观点周观察:
(1)外界对9月份降息预期加大,美联储或将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2025年特朗普第二届任期以来,特朗普多次喊话美联储,要求再次启动降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未在是否降息问题上有明确表态,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也围绕是否降息问题进行了司法、人事、舆论等多领域的博弈。根据美国经济数据与鲍威尔近期表态,外界普遍预期今年9月美联储新一轮降息周期或将开启。
(2)从冷战后美联储的历次降息来看,降息与国际地缘政治存在着三种作用机制。一是美国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与对外战争机制,其逻辑是美国政府利用融资成本低的时机,扩大国防支出,发动海外战争,通过战争扩大国际政治影响力。二是美国资本外流与外部风险制造机制,其逻辑是美元从美国本土流向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或其他发达经济体,但是美国政府会对外制造新的地缘危机,限制资金过多流出,形成“资本外流-外部风险制造”机制。三是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与政治动荡机制,新兴市场国家缺少成熟的监管体系与投资风险指导,降息后国际资本的涌入,将产生资产泡沫等一系列风险,长期来看,还将引发国内经济困难、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
(3)新一轮降息周期下,美国虹吸全球产业的同时,阻挠资本流出。特朗普任期内,美联储降息将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制造业回流、本土产业振兴政策,以降低企业在美国的融资成本,为全球产业流向美国提供了金融保障。美联储降息也将与美国232贸易调查、对外经贸协议相互配合,对全球产业形成虹吸效应。同时,为了阻止降息后资本从美国本土流出,美国政府或将对外制造地缘危机和风险,破坏他国的发展环境。中国作为美国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很容易成为资本流出的对象。因此,随着2025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临近,美国可能继续对中国输出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周边制造地缘危机(关注中菲南海仁爱礁进展)、制裁中国企业、打击香港金融业等。这也将引发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的反制。
下周重点关注:(1)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双方是否会在关税、采购、投资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2)美国关税的前景,美国联邦巡回法庭裁定,特朗普的关税大部分违法,下周观察美国关税走向以及特朗普是否会采取新的司法措施。(3)美联储降息,观察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就降息问题的博弈。
风险提示
(1)乌克兰问题谈判破裂,俄罗斯与乌克兰高层会晤计划流产,美国对俄罗斯以及中国等贸易伙伴国实施新的制裁。(2)美国232行业调查持续推进,并威胁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3)北美、东南亚等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
目录
一、本周全球地缘政治热力图
二、周专题:美联储降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机制
1、冷战结束以后,美联储共开启了4次较大的降息周期
2、美联储降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机制
3、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下国际形势展望
三、未来几周全球重点地缘事件关注点
1、9月3日,九三阅兵式即将举行
2、9月4日,美联储理事候选人米兰的提名确认听证会举行
3、9月8日,法国政府举行信任投票
四、本周外交部和商务部新闻发布会跟踪
五、本周全球地缘动态跟踪
六、本周全球主要资产表现
风险提示
正文
一、本周全球地缘政治热力图
二、周专题:美联储降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机制
1、冷战结束以后,美联储共开启了4次较大的降息周期
1990年7月-1992年9月,利率从8.0%下降至3.0%;
2000年5月-2003年6月,利率从6.5%下降至1.0%;
2006年6月-2008年12月,利率从5.25%下降至0.25%;
2018年12月-2020年3月,利率从2.5%下降至0.25%。
2、美联储降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机制
(1)美国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与对外战争机制。该机制一般出现在美国国力强盛时期,其逻辑是利用降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以此促进美国对外政策的实现。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融资成本降低、资金充裕,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周期属性,美联储降息并不能在短期内完全影响到经济发展,反而降息力度过猛还易引发通胀风险。为此,美国政府需要及时出面,利用降息后政府融资成本的下降,积极扩大政府开支,既满足了政府自身的“花钱”需求,也及时消化降息后的资金,避免降息引发的次生经济危机。在1990和2000两次降息周期中,美国国防开支在GDP的占比扩大,美国也发动了三场对外战争:1991年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从5.09%提高至5.25%,美国对外发动了海湾战争;2002年国防占比从2.91%提升至3.22%,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国防占比从3.22%提升至3.59%,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通过三起对外战争,美国实现了控制石油供应、全球反恐、稳定中东霸权的对外政策目标。
(2)美国资本外流与外部风险制造机制。该机制一般出现在美国国力衰退或下行期,其逻辑是美国国力已无法支撑起战争这类高成本的行为,反而更倾向于通过金融手段控制全球新兴经济体,对外政策的实施更加注重成本-收益的平衡。美联储降息将推动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利率优势,这将导致美元从美国本土外流,流向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或者其他发达经济体。在2006-2008年降息周期下,中国作为彼时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在两年时间内从264亿美元增长至539亿美元,增幅超过90%,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等获得了美资的增持。但是,美国资本大量流向新兴经济体,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警惕,美国政府担心资本流出引发自身产业的空心化、壮大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实力,为此,美国政府还会在降息期间制造新的地缘危机和外部风险,破坏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环境,限制资金过多流出。在2018年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中美在关税、科技、跨国投资、人员交流等领域摩擦不断,中国经济的风险加大。其后果是2018-2020年的降息周期下,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1075亿美元小幅增长至1165亿美元,增幅仅为8%,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二低水平,仅次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3)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与政治动荡机制。与前两种相比,该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周期更长,破坏性也更大,甚至会形成全球性的危机。该机制的作用点侧重于资本的承接方,美联储政策的摇摆将引发全球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其后果是金融体系相对脆弱的新兴经济市场国家遭到巨大冲击。美联储降息后,资本将快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或者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缺少成熟的监管体系与投资风险指导,资本的涌入导致资产泡沫、货币汇率不稳、债务高筑、经济腐败等一系列危机的产生。待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国际资本退却,一系列危机将引发国内经济困难、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这种内部不稳定有时会产生外溢效应,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索。其中,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这种机制的反映。在1990年代降息周期下,美国对东南亚投资增长明显,1991-1996年美国对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投资增幅分别达到了146%、219%、154%、117%,东南亚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是,1997年后美资开始撤退,1997年美国对泰国投资下降13%、对菲律宾下降9%,对印尼投资下降19%、1998年对马来西亚投资下降13%,美资的撤退直接导致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在2000年代降息周期下,宽松周期下扩大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导致大量的次级按揭(次级贷款)的产生,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例如不动产担保证券(MBS)以及债务担保证券(CDO)等,这些金融产品被层层打包转卖,最终在房价下跌时候,次级贷款产生大量违约,点燃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又在2008年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3、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下国际形势展望
整体来看,美联储降息,其影响并非简单地为市场注入资金、扩大流动性这些利好因素,背后亦包含对地缘政治的重塑、对外部风险的制造以及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等不利影响。自2024年9月,美联储利率从5.0%下降至4.5%左右,进入2025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亦多次喊话美联储,要求美联储继续降息。美联储的继续降息将对全球形势产生哪些影响?
(1)缓解美国的经济压力,虹吸全球产业。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内,多次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振兴美国本土产业。近期,在特朗普与多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均含有各国在美国本土增加投资的要求;美国232行业调查,也旨在通过提高关税,刺激关键产业回流至美国。而美联储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在美国的融资成本,为全球产业流向美国提供了金融保障。但是,从现实来看,美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走弱,从今年1月份的50.9,下降至7月份的48左右,这反映了美国制造业正在进入收缩区间,更需要积极的货币政策支持。因此,展望本轮美联储降息,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为制造业扩大生产提供融资空间,并通过消费贷款与企业信贷机制刺激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则会在对美经贸协议、232行业关税、美联储降息等多重作用下,国内产业面临被美国虹吸的风险。
(2)中国外部环境承压,中国强力反制。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为了防止美元过多流入中国、把降息的红利转入中国,美国早在2024年上半年便对中国开启多种威胁,包括对中国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加征电动汽车100%关税、扶持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持续推进印太战略在中国周边制造危机等,企图复制2018年降息周期下的对华贸易战,破坏中国发展环境,阻止美元资本流入中国。但是,在9月25日,美联储宣布降息一周后,中国宣布试射洲际导弹,落点位于南太平洋内,有明显的对美战略威慑意义。2025年特朗普任期开始后,便开启对华贸易战2.0版,对中国新增关税30%,试图重复对中国的风险输出,阻止降息后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流入。因此,随着2025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临近,美国势必会继续对中国输出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周边制造地缘危机(关注中菲南海仁爱礁进展)、制裁中国企业、打击香港金融业等。同时,中国方面也将会对美开启新的反制,这些反制既包括经济层面的对等反制,也有可能通过新型装备落地与试验等,对美国进行威慑。
(3)阻止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新兴产业或将形成新的资本泡沫。在美联储降息后,资本将再次瞄准新兴市场和新兴领域流入。但是,特朗普政府为阻止美元的流出,保证美国制造业拥有充分的资金,将想方设法阻止美元流出美国本土,同时继续吸引全球产业流向美国,试图改变降息后资本流向新兴经济体的传统逻辑。而对于美国本土的新兴产业来说,降息周期下或将开启新一轮资本流入的机会,这将为美国芯片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加密货币产业带来新的资金支持。然而,这也为上述新兴产业带来了资本泡沫化的风险,资本的盲目追捧,将推高相关企业的正常估值,加剧产业风险。
三、未来几周全球重点地缘事件关注点
1、9月3日,九三阅兵式即将举行
哪些国家领导人将出席?九三阅兵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受邀出席,体现各国高度重视以及与中国友好情谊。对比2015年九三阅兵的外宾名单:1)名单减少了韩国、捷克、委内瑞拉、阿根廷、泰国等国家的领导人;2)名单新增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的领导人;3)欧洲主要国家均未参加2015年、2025年两次阅兵式。
九三阅兵式有哪些看点?第一,武器装备。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第二,外交舞台。此次阅兵式聚集了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领导人,其中普京和金正恩的出席是外交焦点,这将是中俄朝三国领导人首次一起公开亮相。第三,习近平主席将发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讲话。综合看,九三阅兵式不仅是纪念活动,也是中国军事力量的集中展示和重要外交舞台。
2、9月4日,美联储理事候选人米兰的提名确认听证会举行
米兰有可能在9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加入美联储。美联储理事共7位,其中4人对降息持谨慎态度,2位支持降息,1个位置暂时空缺,特朗普已提名鸽派的斯蒂芬·米兰接替,但尚未获参议院正式提名。据外媒Politico知情人士,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将于下周四举行对米兰的提名确认听证会。如果获批速度足够快,米兰可能在九月会议前加入美联储,这意味着特朗普在美联储至少能够获得三位支持降息的理事。
3、9月8日,法国政府举行信任投票
法国为何要举行信任投票?法国总理希望借此促使各政党就国家财政预算达成共识,但难度较大。今年7月,法国总理贝鲁公布了法国2026年预算计划,原计划于10月14日在国民议会进行审议。然而,这项财政紧缩计划遭到法国众多党派批评。同时,法国执政党在国民议会的席位不占据优势,因此该计划难以获得超半数议员投票支持。若10月的预算表决中输掉议会投票,法国总理贝鲁将被迫下台;而预算案现在分歧严重、基本无法通过,因此贝鲁主动宣布通过信任投票决定政府存亡。
投票结果有什么影响?若法国政府未能获得超过半数的信任票,总理贝鲁将被迫辞职。目前看,贝鲁政府“凶多吉少”,极左翼的不屈法国党、绿党以及极右翼的国民联盟均已表示将投票推翻政府。此外,温和左派社会党不愿意支持明显砍福利的政府,也宣布不会持支持立场。后续,如果现任政府倒台,法国总统马克龙将面临三种选择,即任命新总理组建政府、维持贝鲁团队作为看守政府,或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四、本周外交部和商务部新闻发布会跟踪
五、本周全球地缘动态跟踪
六、本周全球主要资产表现
风险提示
(1)乌克兰问题谈判破裂,俄罗斯与乌克兰高层会晤计划流产,美国对俄罗斯以及中国等贸易伙伴国实施新的制裁。(2)美国232行业调查持续推进,并威胁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3)北美、东南亚等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
注:本文节选自国金证券研究《国金地缘政治周观察:美联储降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机制》
作者:杨佳妮 S11305240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