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行业整体承压、母公司债务重整尚未落定的多重不确定性中,杉杉股份走出了一条难得的逆势曲线——营收稳健增长,净利润实现十倍爆发,核心主业盈利能力大幅修复。
先看核心数据,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暴涨1079.59%;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91.69%。
不得不说,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成绩单,含金量不低。
杉杉做对了什么?
表面看,是“负极材料+偏光片”双核心战略的持续显效。但往深处看,其实是管理定力与精细化运营的双重胜利。
先说负极材料。这块业务杉杉早已做到全球第一,但并没有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相反,它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云南一体化基地的工艺升级,石墨化自供率稳步提升,成本结构持续优化;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也已实现量产,匹配头部电池厂商的下一代产品需求。
这意味着,杉杉的负极业务已从“规模领先”迈入“技术+成本”双驱动的阶段。它不再只是电池产业链中的供应商,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定义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关键角色。
偏光片业务则是另一个被市场低估的亮点。全球大尺寸LCD偏光片市场份额34%,电视、显示器均位居第一——基本盘非常稳固。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杉杉正在高端产品线上持续突破,Mini LED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随着面板行业周期回暖,偏光片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叠加高端产品放量,这块业务的盈利弹性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大。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人”。
去年11月,周婷接任董事长。当时外界不乏质疑之声:媒体人出身,能否驾驭杉杉这样一家拥有复杂制造业底盘和资本背景的上市公司?
不到一年,她用业绩回应了质疑。
从上半年动作来看,周婷的管理风格非常务实:对内狠抓降本增效、强化内控审计;对外积极沟通银行、机构,全力稳定经营环境,为引入战略投资者铺路。
尤其难得的是,在杉杉集团债务重整的复杂局面下,她顶住了压力,没有让集团层面的问题波及股份公司的正常经营。甚至在听证会后坦言“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明确表示“不放弃、不躺平”。
这种担当,极大稳定了内部团队和外部投资者的信心。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杉杉仍处于非常有利的产业位置。
新能源行业远未终局,尤其是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逐渐成熟,未来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会持续增长。杉杉作为负极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偏光片虽然被视为传统行业,但产能向中国龙头集中的趋势非常明确。杉杉作为全球第一,将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强的话语权和定价能力。
母公司重整固然带来不确定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是杉杉股份重新出发的契机。一旦重整落地,公司股权结构有望进一步清晰,战略重心将更加聚焦。
杉杉这份中报,不仅仅是一份业绩公告,更是一份“逆境样本”。它证明了一点:哪怕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只要内部战略清晰、执行到位,企业依然可以走出独立行情。
未来,杉杉或许还将面临波动与挑战。但有了这份中报打底,有了管理层的韧性加持,它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