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早盘,创业板指跌逾2%,沪深300指数失守4400点。沪指跌1.32%,深成指跌1.74%,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1900只。
国债期货逆势拉升,30年期主力合约盘中涨0.40%,现报117.500点。相关ETF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早盘震荡走高,上涨46个bp,成交额超22亿元,换手率超10%,近五日获资金净流入16.93亿元,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9月2日,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产品规模突破200亿元,份额突破1.8亿份,该ETF近10日获资金净流入23.31亿元,资金汹涌涌入,机构坚定布局。
在当前市场上,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是仅有的两只30年国债ETF产品之一,相对稀缺。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约20年久期衍生出三大投资价值——配置价值、交易价值、对冲价值。
配置价值方面,利率趋势向下背景下,30年国债久期长,进攻性强,因此具备突出的配置价值。经测算,2012年以来,任意一天买入沪30年国债并持有3年,能获得平均年化收益达6.69%,而7-10年国开债指数的持有相同时间的能获得的收益为5.09%。
从历史数据来看,若持有5年,则沪30年国债带来的平均年化收益达6.11%,而7-10年国开债指数的持有相同时间的收益为所获得的4.81%。因此,相比于传统10年的长债,历史数据显示30年国债具有更高的收益(风险)。若在牛市初期买入,则有望获得更高的收益。如2014年至2016年债券牛市,在2014年初买入能获得12%以上的未来3年的年化收益率。(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
近期资金面上,央行公告称,9月1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82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1827亿元,中标量1827亿元。数据显示,当日2884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1057亿元。
资金面方面,月初首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大降并转净回笼,银行间市场周一资金面并未完全转松,但整体仍属平稳。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微降。非银机构质押存单和信用债融入隔夜最新报价略降至1.43%附近。跨月后央行遂转净回笼情理之中,本周有大额逆回购和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关注央行如何进行买断式逆回购续做,预计流动性整体平稳偏宽大势难改。
基本面上,8月制造业PMI环比小幅上行0.1%至49.4。从分项来看,生产指数环比回升0.3%至50.8%,新订单指数环回升0.1%至49.5%,生产分项回升是8月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拉动。新出口订单环比回升0.1%至47.2%,8月外需仍有韧性。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反弹1.8%至53.3%,出厂价反弹0.8%至49.1%,制造业价格延续上涨,不过较7月份涨幅收窄,不过原材料价格涨幅仍大于出厂价格,利润可能转移至上游。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回落0.6%至46.8%,处于荣枯线下,原材料库存环比回升0.3%至48%,处荣枯线下,同时8月企业采购量有所恢复,反弹0.9%至50.4%,指向部分企业可能接受上游涨价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购备货,但是下游在继续进行库存去化。
8月PMI略有回升,但债市反映不大,月初资金面均衡与长债配置回暖或支撑债市走强。曲线走势近期由长端债券走势主导,由于风险偏好对长债影响更显著,叠加资金面平稳,长债波动显著高于短债,上涨时带动曲线走平,下跌曲线走陡。
月度来看,目前权益市场对长债的压制可能还难言结束,不过随着目前债市对“股债跷跷板”逻辑的逐渐脱敏、债市赎回压力未蔓延、央行呵护流动性缓解情绪,债市的调整预期有限度,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阻力位或在1.8%-1.85%,及至这一区间配置盘或加大买入力度。
债市情绪的修复或需要等待降息预期发酵,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提升,如果落地国内理论宽货币空间也相应打开,不过短期市场对国内降息的预期仍不强,综合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阻力位可能在1.65%-1.7%。短期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可能在1.75%-1.8%区间波动,单边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以区间操作为主。期现策略上可适当关注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基差收敛策略。
基金、券商买盘回温,农商行显著止盈,机构多空分歧仍存
上周权益市场波动给债市喘息,前期砸盘的基金、券商对利率债转净买入,但股份行、城农商行整体加力卖出,多空拉锯态势明显。具体看,大行对利率债净买入量下降(主要“买短卖长”),策略转向防御,或因信贷投放加速挤占配置额度、地方债缴款需资金;股份行抛售加剧,或因负债压力倒逼去杠杆;农商行大幅止盈利率债,同步减持存单提前应对跨季流动性;基金重回补仓利率债,或博弈超跌反弹;券商转为净买入利率债,做空动能告一段落;理财延续高等级短久期票息策略,增持信用债、二永债及存单;保险发力配置超长端利率债与存单,锁定免税溢价和配置价值;货基重回买入存单,获取Carry收益。从8月全月数据看,大行、保险、理财等为主要加仓机构,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基金等为对手盘,基金虽因负债端扰动抛售债券,但对短融和存单保持稳定买入。
9月资金面扰动项增多,中枢或抬升且波动加大
历史规律下,9月跨季、缴税大月易致资金中枢抬升,月末波动加剧,需关注央行流动性对冲操作与政府债发行节奏。政府债发行8月明显提速,1-8月国债、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快于过去五年同期,若延续节奏,9月资金面或受扰动;9月存单到期量超3.5万亿,季末MPA考核下银行或发行存单补充流动性,净融资或转正,需警惕对存单二级估值的影响。8月票据收益率“翘尾”或反映信贷不差,9月迎季末信贷冲量、银行间资金向实体流出,叠加1.3万亿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操作将显著影响流动性预期。预计9月DR007中枢较8月抬升至1.55%,资金扰动增多,建议保持仓位流动性、中性杠杆。
今年9月债市或弱势修复,而非重演季节性调整
短期行情依然承压,当前最重要的是验证长端利率反弹高点逐步降低,只要验证1.8%附近是10年期国债的偏顶部水平,其低于一季度高点的形态,依然可以维持收益率处于下行趋势中的债牛逻辑;中期而言,风险偏好回升更多反映在期限利差的溢价上,极端位置看可能回到50-60BP的水平,但大类资产不仅要定价风险偏好,还要回归基本面;随着政府债券发行的减少,政策利率下调的重新酝酿,以及基本面压力的兑现,利率下行空间仍有打开的可能,收益率高点仍可视为布局时机。
第一,从季节性来看,往年9月债市倾向于调整。往年季节性调整压力来源于政策拐点、供给预期和资金压力,今年这些因素的季节性与往年错位,出现明显变化的概率不大。
第二,今年9月资金面出现明显波动的风险小于往年。资金面8月末表现已经明显好于往年,9月可能有季节性跨季压力,但出现明显波动风险不大。
第三,短端波动风险偏小,1年国股行同业存单定价区间或维持1.55%-1.7%。9月及四季度的同业存单可能存在融资压力,但预计程度不会超过5月末6月初,存款重置情况微观差异较大。
第四,9月及之后,政府债券净融资将明显减少。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在9月份将回落至1万亿附近,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接近尾声,配置盘压力或有所缓解。
第五,风险偏好依然是短期债市的主要压力。债市短期压力仍来自于风险偏好回升,预计权益情绪降温若出现,债市或得以喘息,股债跷板并非观察股票牛市始终,9月股债脱敏或逐步兑现,但债市买盘情绪也难以再很快聚集。
今年9月债市或更倾向于弱势修复,而非重演季节性调整。10年期国债活跃券守住了1.8%附近,调整高点逐步降低依然有效,在前期有一定调整幅度的情况下,9月收益率再度明显上行的季节性压力偏小,债券市场或进入修复期。
9月债市有何博弈机会?
9月美联储降息为市场共识,国内是否跟进或成为中下旬博弈焦点。通过浮息债-固息债利差观测,当前仍有约5BP隐含降息预期。今年通胀持续低迷推升实际利率,7月负信贷凸显实体需求承压,叠加近期大小行接连调降存款利率,净息差或有缓解,下半年国内仍有降息的必要性与空间,而当前市场隐含降息预期不高,或成为债市博弈预期差的重要抓手。
下周需密切关注央行流动性投放,9月债市破局看货币增量政策
下周OMO7天逆回购与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较大(超3万亿),需关注央行是否加量操作,以预判其对9月流动性的态度,进入9月,“股债跷跷板”影响将进一步弱化,资金面扰动将重回主线,而9月资金面扰动项增多,核心看央行动态。短期震荡弱修复格局或延续,破局仍需等待增量货币政策。若9月央行未推出降准、重启买债等增量工具,资金面压力或持续影响市场情绪。当前仍建议以哑铃策略保持组合流动性和收益,等待破局信号。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
板块相关基金: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低(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