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日本、韩国股市都创了历史新高。而不仅仅是亚太,近期全球股市呈现普涨态势,美国、英国等主要股指本月均刷新历史最高点位,德国、巴西于7月上旬创历史新高。当然,我们的A股同样表现强劲,上证指数突破3888点,创近十年新高,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两融余额超过2015年峰值创历史新高。
纵观全球市场股市的亮眼表现,或源于以下几个核心因素:
1、市场对美联储及其他主要央行降息的预期显著升温,交易员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高达94%,这意味着未来融资成本可能更低,流动性更充裕,有利于提振风险资产(如股票)的表现;
2、此前的关税压力缓解。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三位数关税的措施再次暂停90天,中美贸易摩擦的紧张局势暂时缓和,减轻了市场对全球贸易受阻和企业成本上升的担忧;
3、人工智能(AI)热潮的推动。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2025财年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家公司的资本支出有望超过3172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约49.6%。这不仅提升了科技板块的盈利能力,也带动了市场情绪;
4、地缘政治风险降温: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呈现回落态势。中东紧张局势缓和等因素也为市场提供了积极环境。
5、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全球资本支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出现改善。
A股创出十年新高,总市值突破百万亿
2025年8月18日,A 股跳空高开,随后强势突破3700点整数关口,一路气势如虹,盘中更是突破3731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当日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两市成交额接近3万亿元,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除了受益于上述全球共性因素外,A股的上行以及十年新高还得益于以下国内因素:一方面,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与资本市场改革成效获得认可。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景以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成效给予了深度认可;另一方面,政策支持预期。市场对后续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政策宽松(如货币政策方面的“择机降准降息”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抱有期待;此外,还有资金面的推动。外资回流,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告别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而国内,根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中长期资金入市值得期待。此外,居民存款搬家趋势下,有望给市场提供持续资金供给。
在全球股市高歌猛进以及自身跨越发展之际,A股还能否再上一层楼?纵观股市的表现,想要更上一层楼甚至未来突破历史新高,核心或在于盈利、流动性与政策、估值及市场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演化。
1、股市的上行,盈利增长的持续性是根本动力,股市长期走势终究由企业盈利决定。2025年二季度全 A(非金融地产)净利润维持正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季稳定在7.4% 左右,基本面盈利拐点渐显,尤其科技板块表现突出,工业富联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超35%,受益于AI带动的相关业务扩张。未来若全A非金融企业净利润增速能稳定在10%以上,将为指数上行筑牢基础,但需警惕科技板块内业绩分化可能加剧的市场波动。
2、流动性环境与政策支持构成重要支撑。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若如期落地将开启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左右,如果降息落地,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国内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明显,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潜在入市资金规模庞大,叠加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为市场注入稳定动能。政策层面,注册制深化、央企市值管理考核、科技创新扶持等举措优化了市场环境。中上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在政策加持下,有望转化为更高生产力,进一步打开市场发展空间;
3、估值水平与市场结构则制约上涨节奏并提供风险缓冲。截止8月18日,上证指数PE-TTM 为 15.87倍,虽低于2007年和2015年峰值,但处于近十年86.5%分位,科创50指数PE达 166.4 倍的历史高位,而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估值仍处低位,这种分化意味着未来更可能是结构性行情,估值切换能否实现关乎行情持续性。与2015年相比,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降至2.3%,杠杆风险可控,行业分布更分散、机构与外资持股占比提升,优化后的市场结构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为A股再创辉煌提供保障。
由此,对于A股市场来说,在全球股市整体向好表现以及突破十年新高之际,仍有继续上冲的基础和动力,不排除未来向更高的位置发起总攻。不过,若想再创辉煌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比如,国内房地产市场风险未清,而海外环境不确定性依旧、包括美国货币政策以及全球地缘冲突也可能反复冲击市场偏好。此外,市场内部结构性问题凸显,科创50指数PE高企,估值泡沫风险显著,同时科技企业业绩分化,部分仍处亏损,两融余额创新高增加波动,高股权质押比例也暗藏平仓风险。经济复苏基础薄弱,居民消费谨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出口承压,若复苏不及预期将削弱企业盈利支撑。科技领域自主创新有短板,虽研发投入增加,但高端芯片等关键领域仍受制于人,外部科技遏制政策长期化,若核心技术突破不足,科技股回调或拖累整体市场。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当保持理性乐观的态度,既要看到市场的长期潜力,也要警惕短期风险。在投资策略上,建议聚焦科技成长和消费复苏两大主线,同时配置高股息资产作为防御,通过分散投资和动态风险管理控制组合波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而非短期市场热点。A股市场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其长期投资价值将不断凸显。在这一进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有望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红利,见证 A 股市场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