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近走势很强,经历短期的震荡后,深成指和创业板指都创了年内新高,沪指也快摸到3900点了,指数放量大涨之后,新的上涨共振即将开启。市场上有种越来越强的感觉:4000点这次可能真的要来了!
这种信心不是凭空来的,回头看看A股历史,每次大盘要突破关键点位,基本都是政策、资金、基本面好几股力量形成合力才成功的。比如2014年底降息加上杠杆资金进来,指数一个月就冲上了3000点;2019年外资大幅流入、5G技术落地,又带动市场走出一波行情。现在的情况也挺像,美联储可能要降息、国内有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政策支持,再加上外资回流,几重因素正在一起发力。
对比2007年或2015年典型的大牛市,眼下市场其实更健康。过去A股市盈率动不动就四五十倍,融资杠杆比例也高,现在沪深300市盈率才13倍左右,融资余额占比也只有2.5%,整体估值和杠杆都没那么夸张。所以就算冲击4000点的过程中市场会波动,但基础更稳,持续的可能性也更高。
回顾当前这波牛市行情,背后其实有三个坚实的支撑:一是政策不再是单点出击,而是有体系地配合:既有长期国债搞基建,也有制造业大会推动智能和绿色制造,金融开放还在引入外资。这种组合拳比以前的单纯“放水”更可持续。二是资金面不再是外资独自表演,内资也开始慢慢跟上,主力资金流出变少,融资余额也逐渐企稳。一旦美联储真的降息,内外资形成合力,市场就容易打开空间;三是企业盈利也在好转,整体迎来边际改善,经济复苏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当然,机会虽好,也不能盲目追高。一些涨得太快的板块,比如AI、机器人,短期可能有获利抛压;海外经济如果波动,也可能情绪上影响A股。所以最好是控制好仓位,六七成左右比较合适,留点现金以防震荡。配置上可以两手抓:短期看政策鼓励、资金关注的制造和消费龙头;中期则可以布局那些还没怎么涨、估值又低的银行、保险这类蓝筹,它们补涨的空间比较大。
总之,4000点更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目标,而不是终点。当前政策、资金、盈利改善都在共振,市场整体环境比以往更健康。如果成交连续活跃、外资持续流入,行情可能还会加强。对投资者来说,保持理性、抓住主线、逢低布局,比猜测具体点位更重要。这轮行情可能不只是冲一个关口,更可能是A股中长期发展的一个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