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保险(1508.HK)盈利优化,乘港股慢牛释放长期价值

中国再保在2025年上半年不仅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在港股慢牛行情中兑现了业绩价值,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与战略聚焦,既巩固了再保险主业的市场优势,又通过服务国家战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拓展了长期成长空间。

2025 年的港股市场呈现出慢牛行情。截至9月11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30%,月线实现了五连阳。

更重要的是,在这波行情中,不同行业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新消费、创新药、硬科技等板块成为市场焦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带动市场人气不断攀升。其中,大金融板块虽然在各个阶段未能像上述板块般瞩目,但长期以来占据恒生指数30%-40%的权重比例,同样是本轮港股行情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也为港股中部分长期被低估的金融股带来了价值修复契机,尤其是那些自身基本面正在持续向好发展的低估值金融股,比如中国再保险(简称“中国再保”),截至9月11日,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过91%。

(来源:富途)

日前,中国再保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不妨以此为窗口一窥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态势。

一、盈利能力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再保实现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同比增长3.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同比增长9%;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3.7%达到1167.81亿元。可以看到,此次业绩期中国再保的盈利能力表现突出。

在承保端,财产再保险业务上半年整体表现稳健。

具体来看,尽管境内财产再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1.29个百分点,但这主要是因为受以前年度农险业务初始亏损释放的一次性影响,增加了上年同期的保险服务业绩,使得上年同期综合成本率基数较低。总的来看,上半年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仍旧实现了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仍维持在95.83%这一合理水平,如果不考虑农险因素影响,综合成本率和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

境外财产再保险板块表现尤为亮眼。该部分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同比增长7.4%;保险服务收入128.24亿元,同比大增17.2%;整体综合成本率仅提高1.27个百分点达到86.95%。考虑到上半年美国加州大火带动全球自然巨灾保险损失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境外业务能取得这一表现殊为不易。其中,桥社业务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总保费收入145.17亿元,同比增长7.3%;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同比增长20.0%;综合成本率84.41%,同比基本持平。

人身再保险板块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推进产品创新,实现净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13.6%,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较好水平。

财产险直保业务综合表现优异,其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1%至300.82亿元,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1%至241.17亿元;综合成本率更是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达到96.99%,承保效益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强化费用率与赔付率联动,持续优化保单成本,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稳步改善理赔质效。

在投资端,投资业绩保持稳健。上半年,集团总投资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1%达到4488.77亿元,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9%达到73.21亿元。这离不开中国再保长期坚持的稳健投资理念。

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中国再保通过把握利率波动机会和市场节奏,不断进行组合优化,实现较好投资收益;权益投资方面,以“红利+多元化策略”深化哑铃型配置,稳妥推进FVOCI权益配置,持续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前瞻研究和布局,上半年股票综合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基准超过900个BP。

国际评级机构始终坚定看好中国再保的财务实力,标普全球评级为A,贝氏评级为“A(优秀)”,评级展望稳定。

二、业务结构优化

在盈利能力提升的背后,中国再保2025年上半年的业务布局更凸显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战略聚焦”的鲜明特征,其业务发展既兼顾短期经营效益,更着眼长期价值创造,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财产再保险业务上半年在巩固境内市场主渠道地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兴业务边界。新兴业务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新蓝海,也是公司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并发挥技术、数据、平台优势的关键领域。公司聚焦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短期健康险、巨灾保险、农业指数保险等创新领域,合计实现分保费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31.6%。

(来源:中国再保险官网)

人身再保险保障型业务保险服务收入虽受行业阶段性调整影响有所下降,但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发展保障型业务,实现较好的承保利润,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略微提高0.58个百分点。一方面,公司紧抓效益型医疗险业务,推广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产品迭代创新,围绕互联网门诊、特药、慢病管理、中药等领域,开展创新支付合作,实现效益型业务常态化承保;另一方面,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医疗与养老保障体系,在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保险等领域积极探索,为多地惠民保等产品提供定制化再保方案。

财产险直保业务则实现了多维度突破。

细分险种中,责任险、农业险表现尤为突出,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0%,其中:责任险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在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等传统优势险种上持续发力;农业险持续完善经营条件,已在33个省份取得经营资格,累计开发报备产品155款,其中创新产品82款。车险业务突出家用车发展核心策略,强化资源精准配置,促进车险盈利能力稳步增强:车险续保率67.6%,家用车续保率69.6%,家用车保费占比62.1%,家用车承保数量同比增长1.4%。

三、结语

综合来看,中国再保在2025年上半年不仅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在港股慢牛行情中兑现了业绩价值,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与战略聚焦,既巩固了再保险主业的市场优势,又通过服务国家战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拓展了长期成长空间。

未来随着其在产品创新和全球化布局等优势领域上的持续深耕,叠加行业估值修复机遇,这家兼具稳健经营底色与战略价值的再保险龙头,有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