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PO之后,CPC或成未来主流(附股)

CPC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数据中心互联的主流方案

image.png

光博会上,两大龙头旭创和立讯均提出了CPCCo-Packaged Copper共封装铜互连)的概念,预计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数据中心互联的主流方案

CPC是一种创新的互连方案,其将高速连接器与芯片基板直接集成在一起,专为超高密度、超高速率的数据传输需求而设计。

传统的数据中心短距离传输方案包括AOCDACACCAEC等。

1AOC有源光缆:基于光电转换原理,中间为光纤,两端为光模块。特点是传输距离较远、高带宽、体积小,但成本和功耗偏高。

2DAC直连铜缆:最基础的铜缆连接形式,中间为铜缆,两端为连接器。特点是成本低、功耗低、延迟低、散热好;但受铜物理性能限制(信号衰减),传输距离极短(一般在3米内)。

3ACC有源铜缆:在DAC基础上内置Redriver芯片,用于信号的放大和均衡,较DAC传输距离有所延长。

4AEC有源电缆:在DAC基础上内置Retimer芯片,通过对信号采样和再生,支持更高速率及传输距离(7米),被认为是未来趋势。

CPC是数据中心短距离传输的新型方案,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短距离高带宽场景,如机柜内设备互联(交换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存储、交换机互联)。

通过共封装的方式,CPC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信号传输路径,有效降低了信号传输损耗,提升数据传输的性能。同时铜互连相较于光互联,少了光电转换的步骤,提高了集群的稳定性,如英伟达在B系列产品里使用了大量高密度铜缆互联。 

image.png

CPC最大的变化在于引入了内部铜线,区别于此前的铜连接,从交换机ASIC芯片侧通过铜缆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使得内部电信号的传输绕开了PCB环节,功耗上有大幅优化,又解决了CPO不易维修的问题,相比之下更容易落地,只是目前CPC成本与工艺要求高。

目前CPC相关产品均取得进展,如博通推出的CPC方案使用200G/通道铜线链路,可在新兴的AI架构中实现经济高效的高带宽连接。

莫仕(Molex)、安费诺(Amphenol)、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全球龙头,而目前国内这一赛道能做的只有立讯和金信诺两家

立讯精密(002475.SZ)作为国内连接器龙头,自主研发了KOOLIO CPC方案自给自足

金信诺(300252.SZ)则是绑定了中际旭创。此前金信诺AEC产品已经通过旭创进入XAI供应链,存在合作基础,作为国内的唯二选择,预计会是旭创CPC方案的主力供应商此外公司已多次送样Meta英伟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