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已从企业发展的“可选项” 转变为“必答题”。据此前彭博预测,2025年全球ESG资产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资管规模的三分之一。
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国际顶尖投资机构,更是将ESG因素作为核心投资决策依据,倒逼被投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近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ESG成绩单。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将其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评级上调至A级,位列A股可投资成分股公司前10%、H股金融行业前20%;万得(Wind)最新ESG评级中,平安更是斩获最高等级AAA级,成为A股和港股同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此前,平安还入选了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为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保险企业。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对中国平安H股的多头持仓比例于2025年9月8日从6.78%提升到6.99%。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底气,既源于外部认可,也来自内部凝聚力——根据联交所资料显示,中国平安长期服务计划于9月8日增持中国平安739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56.0194港元,涉资4.14亿港元,持股量由4.95%增至5.05%。
内部信心与外部认可的双重加持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平安将 ESG 理念深度融入业务运营,在环境、社会及治理维度持续深耕的必然结果。
一、以绿色金融与科技构建低碳发展生态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平安以“绿色金融”为核心抓手,联动科技力量,形成了“对外推动社会低碳转型、对内落实自身减排承诺”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绿色金融布局上,平安构建了“投资+贷款+保险”的三维资金支持体系,为低碳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据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平安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444.82亿元,重点投向含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污染治理等领域;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58.36亿元,通过推出锂电池衰减险、充电桩产品责任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等创新产品,为企业低碳转型转移风险。
在自身环境责任落实上,平安将“碳中和”目标纳入集团战略顶层设计,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启动“-5%减碳行动”。2025年上半年,集团运营碳排放约19.5万吨,同比减少11%。
为激发全员参与,平安搭建了集团员工碳账户体系,覆盖员工超18.7万,累计减碳行为227万次,累计减碳量23664吨。这一举措打破了“企业减碳与员工无关”的传统认知,形成“企业目标引领+员工日常践行”的协同机制。
科技则成为平安应对气候风险、优化ESG管理的关键支撑。比如平安自主研发的“鹰眼”风险减量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可实时监测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风险,2025年上半年累计预警灾害25.9万场,发出灾害预警信息42.6亿次,覆盖6402万个人及企业客户。
二、以多元业务践行社会责任
在社会维度,中国平安以“普惠金融”“养老健康”“数字包容”为着力点,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民生需求最迫切的领域。
普惠金融领域,平安打破传统金融“偏爱大企业”“忽视乡村”的局限,通过资金倾斜与服务下沉,填补民生服务空白。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近10.8万亿元,重点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在乡村振兴方面,2025年上半年提供产业帮扶资金 328.09亿元,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开展“百村巡回医疗下乡”66场,为偏远地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慢病咨询等服务。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痛点,平安借助AI技术打造“行云”等AI借款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服务客户127.6万。这种“关注小微企业”的敏感度,正是平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民生导向的体现,为缓解社会痛点提供了样本。
养老与健康服务领域,平安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构建了“产品+服务+场景”的全链条医疗养老生态。
2025年上半年,“平安家医”会员覆盖超3500万人,家医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为保单用户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金融业务粘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2025年上半年,超13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67%。这既解决了“养老钱从哪来”的问题,又为客户提供了切实所需的各类服务。
此外,针对数量更为庞大的居家养老的年长者,平安还开发升级了适老化设备,从安装到后期使用均进行了深度优化,并能主动监测长者居家风险,充分展现了商业向善的核心底色。
三、结语
中国平安的ESG实践,并非零散的项目堆砌,而是一套逻辑清晰的闭环体系:以ESG战略为顶层设计,将绿色金融、普惠服务、养老健康等业务作为落地载体,用科技与数据保障执行效果,最终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生”。这份体系化的实践,正是其获得市场认可的核心逻辑。
未来,随着全球ESG标准的进一步统一,中国平安可进一步以ESG为抓手,推动跨领域协同,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ESG业务融合”模式,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平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