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将全力因地制宜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申万宏源宏观,作者:程翔、傅静涛、王胜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重要内容

事件:9月11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9月8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大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对十五五规划的综合性归纳,是整个十五五期间全新发展思路范式的典型代表,政策重点落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我国当下深水区的改革,更是一种协调性的改革。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一大市场、反内卷是我国内需经济拉动,央地协调的重要路径,本次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以都市圈为基础,通过试点改革探索制度机制创新,总结经验并可复制推广,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最早于2020年开始启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构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框架;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路径。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2025年5月,《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发布,正式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要素市场化改革。2025年8月国常会,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

本次改革试点为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具有较强代表性,全部聚焦技术要素、土地要素、人力要素、数据要素、资本要素、资源环境要素、以及全面提高要素协同七个方面。

技术要素改革是7项改革中首位主要任务包括:1、推进技术协同创新;2、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涵盖科研成果制度化产权或长期使用权、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转化速度、市场化转化机制等。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

举例而言:北京提出:“研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用于研发投入的国有资本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技术与资本融合;金融产品如科技保险的开发”等。重庆提出“支持新能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土地要素部分主要聚焦: 1、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改革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方式,比如标准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供应等;3、盘活存量低效与闲置建设用地,推动城市内低效用地腾退和再利用。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制度完善。

但是各地政策在土地要素有明显的因地制宜方向1、长株潭地区明确突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调剂”;“产业用地弹性供应模式”(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2、福厦泉在该地区方案中,土地方面偏重“海域海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岸线、海岛资源的利用在沿海地区特色明显。  

人力要素各都市圈均聚焦以下三点:1、强调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2、技能提升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3、人力要素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但各有侧重。举例而言,北京和大湾区偏重高端科研与创新人才,突出国际化和跨境人才,苏南、郑州更注重本地产业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工人职业教育。

数据要素部分主要聚焦:1、加强公共数据(政务、统计、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的开放、共享和授权使用。完善公共数据清单、品质管控、标准目录等制度;2、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培育,鼓励在交通、教育、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卫生健康、产业链等领域建设规范的、标杆性的应用场景。通过行业上下游融合来释放数据价值。3、建立并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和机制,包括数据产权、数据定价和市场化交易、收益分配、数据交易平台或机构以及交易流程、合同标准、结算、交付等规定。4、数据安全与治理,对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敏感数据治理、授权使用制度、脱敏处理、监管机构配套制度等。确保在促进数据流通与利用的同时防范风险。

各个试点中北京副中心着重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 授权运营。提出依托已有公共数据平台,推进政务数据(企业登记、卫生健康、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同时提及拓展应用场景,包括工业互联网、5G、自动驾驶、智能城市感知、超高清视频等行业。支持数字资产交易与评估机构。而粤港澳要求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强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驱动的场景。

对于“资本要素”,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股票、债券、期货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强化科技信贷风险准备;支持国有创投机构改革;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与科技、创新产业(深交所、创业板等)协同发展。”北京副中心关注“支持优质合规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专业投资机构等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相关业务”。

各地在“资源环境”上的具体偏重会结合自身条件:沿海靠海的福厦泉、粤港澳湾区更强调海域与滨海生态与海洋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工业或制造密集区(苏南、合肥、长株潭)会强调工业资源(用地、能耗、绿色证书)与存量盘活;内陆交通枢纽(郑州、成都、重庆)会强调资源要素与区域协同(能源、水、生态补偿)等。

“要素协同改革”聚焦土地、资本、技术、数据、人力、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配置中,打破分散、割裂和制度壁垒,实现跨要素、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优化。主要内容包括:1、多要素融合配置,支持技术推动资本、技术、土地、数据等要素之间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2、跨区域协调,不同地区要素市场化改革相互衔接,避免局部改革导致资源错配,促进区域间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的合理流通。3、数据化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支撑各类要素协同的实时监测、交易和管理。4、市场化和制度化结合,通过价格信号、交易平台、信息共享等手段,使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下优化配置。举例而言,粤港澳要求聚焦深海、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最后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自然资源部提出:“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支持试点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式,以及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工业信息化部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包括构建统一的技术市场规则体系,促进数据跨平台流通,促进资源要素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生态”。国家数据局提出:“重点围绕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探索,支持试点地区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不及预期,海外战略格局变化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