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9月15日在每周的大摩闭门会中,围绕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经济基本面以及对后续政策前瞻等话题发表了最新观点。
主要观点如下:
1、过去一个多月宏观策略谈的主线,都在强调国内出现了所谓“水牛”这样的牛市,而且当前还没有看到停歇的迹象。因为从一些保险资金、机构资金搬家,从债券搬入权益资产,再到居民的定存迁移行为,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2、从8月最新金融数据来看,大摩估算可能定存在过去两个多月,已经部分迁移了8000亿人民币左右,出现了居民存款向权益资产迁移的早期迹象,但是它的节奏比较温和,后续能否持续,取决于我们的政策叙事和基本面能否一致来验证盈利的回升。
3、通过与海外投资者的交流调研发现,海外资金对中国这轮牛市的参与程度有限,欧洲长线资金多持观望态度,按兵不动,而美国对冲基金相对积极。
4、按照投资者的类别,量化基金、宏观对冲基金对A股是比较感兴趣的,可能也是由于流动性的缘故。传统的基本面主导的基金,似乎对港股和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更感兴趣。
5、总体来讲,海外投资者对本轮中国“水牛”的兴趣处于一个萌芽期,后续的流入取决于企业盈利改善和制度进展。
6、盈利要改善,当前需要更多的政策打破通缩。从基本面来看,三、四季度GDP增速可能回落至4.5%左右,通缩压力依然存在。
7、政策层面,预计将推出5000亿至1万亿规模的托底政策,包括地方债置换等措施,以激活经济活力。
8、“十五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30”目标——即开放方面的“30”(对海外的关税降到0,对中国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准入限制降到0,还有就是对产业补贴降到0),以及2030年消费总额增长30%至10万亿美元——尤其是社保统筹改革,或将成为推动市场由“水牛”转向“制度牛”的关键。
9、现在还是一个流动性驱使的叙事方式。我们希望的是,后面不管是周期性的政策托底,还是四中全会的“十五五”规划,能让这种以流动性驱使的“水牛”进一步夯实,成为一种结构性的“制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