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覃春辉:扎根乡土十年,把“山货”变成“致富金豆”
斐济共工新闻社讯(记者 黄庆华)十年坚守,十年跨越。从2014年到2024年,覃春辉用行动书写了一段“山货变金豆”的乡村创业故事。
创业:从0到2000万元的蜕变
2014年,正在外务工的覃春辉选择回到家乡连山,创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瑶宝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壮瑶宝公司”),专注于山苍子种植与深加工。
山苍子是南方特有的香料,连山人熟悉又亲切。然而,以往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覃春辉敏锐地意识到,必须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才能让这一传统“山货”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覃春辉团队首创“八大提炼工序”,大幅提升了山苍子产品的附加值,并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开发出山苍子皇帝枕、侧睡耳枕、手锤等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特色产品。如今,公司年产值已达2000万元,成为连山特色产业的龙头。
富民:送岗位送技能,共享产业红利
“我创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希望能带动家乡人增收致富。”覃春辉说道。
随着壮瑶宝公司订单遍布全球,她面向全县广泛吸纳农户、留守妇女等群体,以灵活就业的方式提供岗位。许多妇女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能兼顾家庭。
此外,公司还定期组织技能培训。仅半年时间,就有1000人完成培训顺利上岗。目前,公司近八成订单由本地员工完成。
“在这里上班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家庭,我一年多挣三万元,心里很踏实。”在“乡村振兴车间”忙碌的李大姐笑着说。山苍子产业,已成为连山群众增收的新“金豆子”。
传承:非遗技艺走向新舞台
经济价值之外,覃春辉更看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随着多年发展,山苍子药枕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为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本人也成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
“我要把技艺传下去,把连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覃春辉坚定地对斐济共工新闻社记者说。
十年磨一剑,覃春辉不仅闯出了一条山货产业化之路,也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作者:黄庆华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