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颠覆性突破!概念股全线大涨,万亿蓝海市场蓄势爆发

全行业持续加码

固态电池再次迎来新进展!

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

受此消息影响,固态电池板块集体活跃,万润新能20cm涨停,天际股份、多氟多、湘潭电化、丰山集团、万向钱潮10cm涨停。


固态电池新型电解质研发成功 


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将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604Wh/kg,为固态电池实用化进程注入关键动力。

目前,这一研究已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收录。

该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得益于优化的界面性能,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

值得关注的是,该电池在满电状态下,不仅通过了严格的针刺测试,还顺利经受住120℃热箱考验,全程未出现起火、爆炸等风险。

不过,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还需要等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将始于2027年至2028年,到2030年将实现规模产业化。

欧阳明高还预测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方向:

——2025年-2027年,要实现200-300Wh/kg的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2027年-2030年,逐渐实现400Wh/kg的高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2030年-2035年,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来攻克锂负极材料技术,这就可以实现500Wh/kg的锂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行业将迎重大机遇


日前,中汽协发布的报告显示,1-8月中国汽车销量2112.8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汽车销量962万辆,同比大增36.7%。以销量来计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5.5%,逐渐赶超传统燃油车。

也正因为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机遇,全行业都在加码固态电池,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5月,国轩高科公布金石全固态电池最新进展,首条试验线正式贯通,设计产能达到0.2GWh,良品率高达90%。

7月,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表示,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全固态电池整体进度已经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9月,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本质安全性和超长循环寿命,正加速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

全球头部企业普遍规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2030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其中,中国凭借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储备(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日本3倍)和产业链优势,有望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

权威机构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渗透率突破10%,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届时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6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2%。

中信证券指出,国内相关企业对氧化物路线布局众多,其中LLZO型电解质应用前景最佳,氧化锆为其供应核心制约环节,预测2024年-2030年固态电池领域氧化锆粉末市场需求增量CAGR达106.7%。

固态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升级方向,其产业链包括上游金属材料和矿资源供应、中游固态电池材料生产及设备、下游固态电池制造及应用场景。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72亿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